為了讓新娘婚後生的孩子能夠認識舅舅。錫伯族接新娘的喜車,不論路程多遠,一旦上路,既不能停歇,也不能離開車轍,更不能給其他車讓路,必須馬不停蹄地一口氣趕到婆家。如遇對面行來的也是喜車,則在兩條車轍正中插一把刀,各自順一條車轍錯過。新娘從上車直到婆家,不論喜車如何拐彎,一路上須面朝事先定好的方向坐著,親人則幫助其不斷挪動身子。柯爾克孜族迎親日的風習更奇特。當新郎在迎親人的陪同下騎著馬來到女家時,女眷們很有禮貌地迎接著新郎和客人,男人們卻手拿繩子,一湧而上,把新郎五花大綁捆在帳篷(或門)前。此時,新郎絕不能說一句怪話,也不能流露半點不滿意的情緒。新郎被綁之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新娘也被女家親友們綁了起來。人們把新娘和新郎拴在一起,大家在歡笑聲中圍觀這一對新人。直到新郎的父兄向女方親友“求情”再三,贈送許多禮物之後,這一對新人才被“釋放”。但整個過程迎親人都忌諱惱怒,否則於親事不吉。這種迎親習俗可真新奇,其中是否也體現出了野蠻時期掠奪與反掠奪的婚姻習俗遺蹟呢,這是很耐人尋味的。
(10)送親禁忌
送親是指女方親友送新娘出嫁。送親的人也要是“全活人”,忌寡婦、孕婦送親。這在中原一帶極為講究。在渤海灣一帶,送親的人有“爹送媽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媽送一場病”的禁忌習俗。都是關於女人的禁忌。禁忌女人在迎娶中出面,一方面是對女人的蔑視,另一方面也因女人心腸軟,感情脆弱。看見親人出嫁會生出一些悲傷的情感來,說不定還會流淚失聲,其與婚娶不吉,因而有些禁忌。迎親、送親的人還有屬相禁忌。山東流行的忌諱歌謠為:“辰子申忌蛇雞牛;巳酉醜忌虎馬狗;寅午戌忌豬兔羊;亥卯未忌龍鼠猴。”許多地方是不親迎的。由女方直接把新娘送往男家。也有一些地方女方不送親到男家,只送上轎(車、馬)。富貴人家還有隨新娘“嫁”過去的“陪嫁丫鬟”,這樣的送親人便一送而不返了。古代有嫁女之家三日不舉火之禁忌。《禮記》有記載,說是為示傷離。送親禁忌中以孕婦送親為最忌。大概是怕“觸染”得新娘也有了身孕,從而成為一個不貞的新婦吧。其實,新娘的貞潔與否,與送親的孕婦又有什麼關係呢?這種聯想乃是原始思維中“同類相生”觀念的反映,是對“交感巫術”力量的畏懼才實施的禁忌習俗。
(11)上轎禁忌
新娘上轎前,中原一帶有喝“催轎湯”的習俗。孃家嫂子輩給新娘做臨行前的一頓飯,叫“催轎湯”。新娘吃起來很有講究,即不能不吃,又不能吃完。民歌中有這樣的唱法:“如若是喝了吧,怕窮孃家;若要說不喝吧,怕窮婆婆;罷罷,我喝一半,留一半,兩頭都過好生活”。可見那“催轎湯”是某種“財氣”的象徵。喝催轎湯又是對新娘情感的測試。為了不使新娘子丟醜,好心的人兒是會事先把其中的忌諱告訴她的。
新娘了上轎時禁忌足踏土地。舊時,漢族、回族、滿族及其他一些民族都有此習俗。不踏土的理由據說是怕沾走了嫁家的灰土,帶走了孃家福氣,有人認為這原是新娘依戀孃家不肯離去的緣故;有人說這是表示高貴的身份;還有人說是為了避邪求吉。民間婚禮通常只是執行這些婚俗禁忌,並不解釋其中的道理。上轎不踏地的辦法有許多種。有的是把轎子退到房門口,由新娘的父兄或抱或背送進花轎;有的則讓新娘在紅緞繡鞋的外邊再套上父兄的大鞋,走著上轎,上轎後再將外面的大鞋脫掉,不沾孃家泥土;也有的是在地上鋪上紅氈子或草蓆子。有的民族新娘不坐轎、車,而是由孃家舅、兄等用紅毯子裹住新娘子,輪流背到新郎家。中途不準新娘腳沾地,也忌諱新娘腳沾水。南方水鄉婚娶時,也有隔船拋新娘的習俗。如果在這些習俗中由於不慎讓新娘掉在地上或水裡了,那是很不吉祥的。孃家人就要讓人笑話,甚至會遭厄運。
上轎前,按漢族的習俗,新娘要蒙上紅蓋頭。紅蓋頭即是一塊二尺見方的紅布,可矇住新娘的頭面脖肩,使其不能被人看清楚面目。舊時,其他許多民族中也有此俗流行。現在漢族中也已很少見了,但有些少數民族中仍有此俗流行,像瑤族新娘就有用蜂蠟把頭髮染硬,蓋上有眼的木板,加上紅蓋頭的習俗。據說,此俗是很古老的,有類女媧“以草為扇”,是遮羞的,其紅色象徵火,象徵吉祥,可以防邪。陝西流傳一句禁忌掀蓋頭的俗諺:“蓋頭一掀,必生禍端。”還有人說“蓋頭”是古俗掠奪婚的遺存,新娘子蒙上“蓋頭”就看不見路
了,使她不得跑回自己的家中。現代文化人類學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