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趙佶頓時想起那個正領著西北軍征討西夏地童貫。在他心目中。童貫這個宦官可是一個比所有地武將更有能力地軍事家。而且童貫很忠誠。真實地歷史上。童貫並不像《水滸傳》上描寫地那麼無能。童貫比高俅要厲害多了。高俅在歷史中全無戰功。

趙佶曾令童貫監軍西擊夏國。合軍十萬取青唐。軍至湟川。因宮中起火。徽宗下旨童貫回師。童貫因見戰機成熟。斷然決定不奉詔。繼續西進。果獲大勝。連復四州。童貫此舉深得徽宗賞識。破例被任命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

不久。童貫因功遷武康軍節度使。又因收復積石軍、洮州。再加檢校司空。政和元年童貫升任太尉(北宋地軍事虛銜。同時會有好幾個太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轉戰於西北邊陲。與外族夏、遼、金周旋十多年。

趙佶便道:“那就調童貫回京,接替高俅執掌禁軍,前去平滅方臘。”

梁師成又諫曰:“奴臣以為高俅屢次兵敗,不止是他用兵無能,更與禁軍久在京師,承平日久,不習兵事有關。”趙佶問道:“那以卿之意,將如何是好?”

梁師成目視蔡京和王黼等人,蔡京會意,便率眾賊跪伏在地,齊聲道:“乞聖上招童疏密與西北精銳揮師南下,討伐方臘。”

趙佶驚道:“如西北軍離開,西夏來犯,那將如何是好?”蔡京老賊回道:“可遣使前往講和,割讓一些土地,賠償一些錢帛,等平定了方臘諸賊,再行討伐西夏。”金眼王黼也附和道:“皇上聖明,自古無內患猶在卻能攘外者,蔡太師所言極有道理,攘外必先安內是也。”

趙佶心說,西夏打來我尚可做亡國奴,方臘打來我只能做斷頭鬼,便壑道:“攘外必先安內,此為公論。傳旨下去,命蔡攸出使西夏議和。”蔡攸秉承乃父蔡京的怯外政策,一直退讓,將童貫領著西北軍浴血奮戰打下的積石軍、洮州都再割讓給西夏,然後又給西夏進貢了二百萬貫錢帛,終於換來了西夏不進犯地條約。其實這時西夏已經打了,完全沒有能力再去侵擾西北,可蔡京不明白,趙佶也不明白。

童貫收到趙佶的聖旨後,不敢違抗,只得飲恨放棄了積石軍、洮州,帶著二十萬西北軍撤離了西北,回到了京師。面見了趙佶以後,就前去徐州接替了高俅地職責,將高俅的三十萬禁軍殘兵整編了十萬,剩下地二十萬殘兵讓高俅帶回京師,聽候趙佶落。

高俅給趙佶的請罪書上有一句很精彩地話:“臣自討伐方臘賊寇以來,屢次誤中賊寇奸計,但臣不屈不撓,屢敗屢戰。”趙佶本來一腔怒火,想就此將這無能之人貶為庶人永不啟用,當他看完高俅的請罪書後,不禁又想起兩人從端王時期接下的蹴鞠友誼,便否定了原本打算:“這廝雖然於兵事不熟,但有一顆赤誠忠貞之心,更兼勇氣可嘉,且饒恕他這一次吧。”

高俅又重金賄賂了蔡京、王黼、梁師成等人,讓他們在皇上面前替自己美言。

趙佶本就有心赦免高俅,又聽信了這些寵臣的勸說,便道:“蔡太師,高俅不諳兵事,恐當不得大任,不如另擇他人帶領禁軍為好。”

同為執掌兵權的寵臣,高俅跟童貫素來不睦,而蔡京跟童貫也是向來面和心不合,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盟友,蔡京本著這個基本的判斷,又收有心保舉高俅繼續執掌兵權,便道:“高俅其人素來忠於聖上,赤膽忠心人人欽敬,他的用兵才能雖不足以平定方臘,但在徐州討伐十萬山賊(他們將樊瑞部說成十萬)時,勢如破竹,將徐州山賊打得落花流水,斬一萬五千多具。如此看來,高俅還有些許用兵之法,臣以為如以高俅為帥,統領那剩下的二十萬禁軍前去征討梁山水泊盧賊,定可馬到功成。”

趙佶便命人將高俅召進宮內,先是訓斥了高俅一番,繼而說:“你帶著四十萬精銳禁軍討伐方臘不利,損兵折將,此罪難贖。今念朝廷缺少統帥,特命你率領剩餘的二十萬禁軍前去討伐梁山水泊盧賊俊義,將功折罪,如若再敗,兩罪並罰,瓊南是你的埋骨之所。高俅,你我君臣數十載,你若無大錯,我也不深究於你。這番天下盜賊四起,朝廷已派了二十萬禁軍去清剿淮西王慶,又派出了二十萬去清剿晉陽田虎,京師只留下了二十萬守衛,你若敗了,朝廷可無多餘人馬可以剿除盧賊,你且甚重。”高俅感恩戴德,拜謝趙佶。(未完待續

………【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

趙佶又問道:“此一剿除梁山盧賊,你可有成策?”高俅奏道:“臣聞盧賊雖佔據山東兩路許多州府,但梁山居住了賊寇領們的家眷,又囤積了許多錢糧,乃盧賊根本,奪了梁山,即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