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刀,也裝備有狼牙棒等特殊的武器。金當時的騎兵,開始偏向輕裝,著少量甲,獲得更大機動力,但是各國均還有重甲部隊,如西夏地騎兵“平夏鐵鷂子”就以“乘善馬披重甲”戰鬥力強著稱。

契丹人、女真人、党項人的騎兵雖然對上宋軍無不勝,但比起再後面出現的蒙古騎兵,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這一時代,蒙古騎兵在敵人眼中成了恐怖的象徵,蒙古人把騎兵戰術推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等騎兵地優勢被揮到了極限。蒙古人實行百戶、千戶制全民皆兵。他們“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即戰時自備武器裝備出征,和平時期則是普通牧民。

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蒙古人往往透過大規模的圍獵來鍛鍊部隊,對於兒童也從小就專門訓練他們騎馬射箭的能力。加上有鐵木真、木華黎、不臺、拖雷等出色的戰術家指揮,蒙古騎兵成為當時世上最強大的軍隊,在東方消滅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敗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羅斯草原,打敗了西方聯軍,一直打到多瑙河邊。

蒙古騎兵有著強的機動力,一名士兵往往備有六匹以上的戰馬,輪換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進近千里。蒙古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長年騎射的蒙古人能拉強弓。蒙古人地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頭製成,具備很強的穿透力和很遠的射程。能在高機動中(甚至一邊後退一邊回頭射擊)準確射擊的蒙古人能在短兵戰前給予敵人極大的殺傷。因為蒙古人往往自備武器,所以在箭、馬刀以外,士兵們還帶有自己喜歡的武器如長矛、狼牙棒、繩套(套馬用的,在戰場上也能套人)。在防具方面,蒙古人以皮製甲為主,輕便堅固,雖然不象鐵甲的防護力好,可是為其贏得了更大的機動力。蒙古馬雖然體型較小,不及阿拉伯、亞利安馬度好、體型高大,但適應力強,耐粗飼,易增膘,壽命長,十分適合長距離行軍,無後勤保障作戰,這些馬隨處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軍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終年使役。並且重要地一點是蒙古馬的母馬育期可產奶三至四百千克,這成為長時間在外作戰,無需後勤保障的蒙古軍的一個重要食物來源。另外蒙古人取食於地,到處燒殺搶掠,掠奪佔領地的所有食物,殺死佔領地地所有人,所以行進路上沒有後患,所以才能一路橫推到多瑙河。

所以綜合了日後敵對的契丹、女真、党項、蒙古等多種戰法,盧俊義還是傾向於用蒙古人地戰法,搞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等輕騎兵的戰法。只在呼延灼軍中繼續保持重騎兵二萬配備,在近衛軍中配備一萬重騎兵,其他軍中都配備輕騎兵。而且所謂地重騎兵是可以隨時卸掉戰馬和戰士身上的重甲轉換成輕騎兵,當然重騎兵地馬匹相對於廣大輕騎兵來說,戰馬更高大負重能力更強,十匹戰馬中只有一匹有這種能力做重騎兵的馬匹,所

法大規模裝備。而且盧俊義深知重騎兵地致命缺陷。一小部分在騎兵對抗時候玩玩。

機動性、突然性、翼側突擊和衝鋒地猛烈性這四項因素是騎兵戰術地基礎。而要真正揮這些因素地潛在作用還需依仗馬匹地高度機動性。重騎兵機動性差。雖然適於正面突擊。卻不適於實施機動戰術。不宜於穿插、迂迴。出奇制勝沉重地具裝使其戰術簡單、行動遲緩。雖然重騎兵在對付裝備簡陋地步兵時具有明顯地優勢。但在對付機動靈活地輕騎兵和裝備精良地步兵時則往往力不從心。甚至處於不利地位。蒙古輕騎兵面對人數眾多以重灌甲騎兵為骨幹地西歐騎士團地時候所得到地勝利。就是依靠機動性獲得地。

重騎兵在行軍地時候一般不會裝甲。一方面是騎士自己受不了。另一方面是儘量地愛惜戰馬。以便能夠在衝鋒地時候獲得最好地效果。也是為了在衝鋒結束後能夠還有足夠地馬力逃回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重騎兵幾乎無法進行奔襲。對於突地遭遇戰也缺乏反應時間。用重騎兵進行奔襲。在距離和地形上面是有天然限制地。不能快跑。否則戰馬會完蛋;不能太遠。否則人和馬一起累死;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根本不可能多帶糧食地騎兵會很快飢渴失去戰鬥力;不能上山道、進溼地、進沙漠、進森林、攻堡壘……還能幹什麼?只能兩軍對壘直衝。而這種機會確是很少。他們總是需要慢慢地披掛、慢慢地上馬、慢慢得排隊。而且由於動量太大。難以及時地剎車。沒有良好隊形地重灌甲騎兵會生嚴重地互相踐踏。如果在他們沒有著裝還處在行軍狀態地時候進行攻擊。他們只有輕裝逃走。能起到地也就是沒什麼組織地輕騎兵地作用。而且比一般地輕騎兵更加混亂。如此說來。重騎兵根本是一個功能非常單一地兵種。除了衝鋒地輝煌之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