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的權力關係。 社會角色理論:男女的心理區別來源於社會角色不同,由於勞動分工不同,女性更多在家庭裡活動,男性更多在社會上活動。許多文化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風俗。社會角色分工的起因部分來自身體的區別,主要包括女人的生育和哺|乳的需要,身高和體力大小的區別等,但是更多地決定於社會習俗對性別角色的規定。 心理分析理論:男女兩性的起源和發展是長期的爭論,心理分析是最早涉足這一問題的。從弗洛伊德的兒童性慾理論可以知道,雖然兩性具有極為不同的心理本質、性本質,但是所謂男性氣質、女性氣質、異性戀、同性戀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獲得的,是特殊的文化環境造成的。 社會建構論在許多問題上提出了與生理決定論針鋒相對的觀點。 以生育問題為例。在生育問題上,本質主義的觀點認為:女性生育的孩子有限,而男性生育得卻很多,他可以同很多女性生育。由於精子數量多,所以比較便宜;卵子數量少,所以貴重。反本質主義觀點則認為:男女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有社會經歷和源自社會經歷的觀念的不同。 再以溝通和影響問題為例。社會建構論對交流和對他人的影響力的性別差異的解釋有以下幾種:地位特徵理論認為,由於女性比男性地位低,所以男性對他人的影響比較大;社會角色理論認為,由於男女社會角色不同,男主外,女主內,所以男性的影響較大;既存性別模式理論強調兒童積累的性別知識影響其行為,由於環境是分性別的,兒童就會學著用性別分類來整理自己的知識;社會學習理論則認為,規範化和強化訓練最終造成了分性別的行為模式。社會直接強化對正確性別行為的獎勵,對錯誤性別行為的懲罰,或者透過直接強化,或者透過觀察學習,人同時獲得了對性別角色的知識與性別認同。 在性別的勞動分工問題上,社會建構論的解釋是這樣的:一個社會中男女工作型別不是由生理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安排的。工作的性別不平等是為男性利益服務的,然後被非正式的習俗和正式的法律體系加以強化。一旦這些社會結構障礙被去除,女性完全可以像男性一樣工作,男女兩性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完全可以達到相同的水平。 此外還有女性美德是天生的還是社會建構的這一問題。男性在嬰兒期同女性一樣無法自立,要靠社會上的其他人來撫育,因此男性的社會性不應當低於女性。女性在歷史上一直是關心照料他人的人,但是她們這樣做並不是因為美德,美德倒是女性處境的結果:因為女性總是在照料他人,致使女性對個人自由評價較低,對相互支援和安全感評價較高。 社會建構論的漸成氣候雖然是這幾十年的事,但是一些思想家很早就萌發過社會建構論的思想。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女性主義作家弗吉尼亞·沃爾夫,她就具有建構論的意識。她曾指出,在文學史上男女作品在質量和數量上的差異不是生理原因造成,而是由社會文化原因造成的。這些原因大多是物質性的(grossly material things),如教育、職業和政治過程的機會不均等。 19世紀著名的女性主義作家穆勒指出:“所謂存在於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智力差別,不過是他們在教育和環境上的差異的自然結果,並不表明天性上的根本差別,更不必說極端低劣了。”(穆勒,第304頁) 馬克思、恩格斯也是反對性別問題上的生理決定論的。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波伏瓦的名言是社會建構論較早的一個表達: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變成女人的。 女性主義理論家喬多蘿也指出:對性別差異的意識並非天生的,而是後來發展起來的。(Meyers; 15)喬多蘿將男性性別認同與男性統治等同起來,認為它是男性統治的原因。 一般認為,生理性別是生理的真實,社會性別是社會的產物。福柯被認為是顛覆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關係的第一人,性別與權力共存,在兩分的本質主義的性別區別中是因不是果。根據福柯的觀點,生理性別,無論是男性氣質還是女性氣質,都是隨歷史的演變而變化的,是話語的產物,是異性戀霸權的產物,表現在性實踐中。福柯提出了關於日常生活中的統治和抵抗的理論,這一理論涉及國家的管理技術,醫療,快樂學的知識領域。他的基本觀點是,權力是生產性的,而不僅僅是壓制性的,就連壓制本身也是生產性的。    
一、生理決定論與社會建構論(5)
透過自然和文化的對比來定義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之間關係的最有影響的嘗試是羅賓(Gayle Rubin)在1975年發表的《女性茭易: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