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研究所攻讀文學碩士、博士學位。讀書期間,他根據自己的愛好志趣和知識積累,決定將禪詩作為研究方向。經由勤奮刻苦的寫作,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禪詩研究》。在此基礎上他又進一步對禪宗思想淵源、哲學象徵、詩歌境界等作專門的研究。2000年6月,言生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宗教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佛學、詩學的研究工作。進站後,他對《禪詩研究》作了較大的調整和增補,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禪學三書,這就是呈現於讀者面前的《禪宗思想淵源》、《禪宗哲學象徵》、《禪宗詩歌境界》。

禪宗詩歌有數萬首之多,是一筆豐厚的文化遺存。現有的禪詩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文人創作的有禪意的詩歌,或是禪宗與詩歌的關係方面,而對禪宗詩歌本身則較少涉及。吳言生博士的禪學三書,在禪詩研究上有所突破,他以禪宗詩歌作為主要研究物件,採取理性與悟性並重的思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從而彌補了較少從禪宗思想淵源上研究禪詩、較少從禪宗哲學象徵角度研究禪詩、較少從禪宗詩歌本身研究禪詩的不足。

《禪宗詩歌境界》所探討的禪宗詩歌,是指廣義的禪宗詩歌,包括禪僧上堂說法時大量運用的偈語。與純文學性的詩歌不同,禪宗詩歌的著眼點不在於文字的華美、技巧的嫻熟,而在其內蘊的豐厚,因此作者的著眼點也放在這裡。作者指出,禪宗的終極關懷是明心見性,徹見心性的本源,也就是說,體會“本來面目”,是禪宗詩歌境界的起點。該書首先探討了“本來面目”的內涵,並分析了青原惟信禪師“見山三階段”的禪語所表達的禪宗審美感悟機制,在此基礎上對五家七宗禪詩進行了具體分析,對禪宗詩歌審美境界進行了總結。書後所附的《近百年禪詩研究論文要目》,反映了近百年來禪詩研究的輪廓,為有興趣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同道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禪宗哲學是詩化哲學,往往藉助詩歌的手法,透過鮮明可感的形象,來表徵 “不可說”的本心。《禪宗哲學象徵》選取公案與頌古的合璧《碧巖錄》進行分類研究,分析了大量的禪宗語言,探究公案的意旨,分析頌古的禪悟內涵、運思特點、取象方式、美感質性,闡釋公案、頌古等對禪宗哲學的象徵。該書從禪宗語言的詩喻性切入,闡釋了禪宗哲學喻象的獨特意義,為禪宗研究作出了有益的探討和嘗試。

禪宗哲學象徵,表徵著禪宗思想。而要全面深入瞭解禪宗思想,又必須要追溯其淵源。《禪宗思想淵源》具體地論析了佛經對禪宗思想的影響。這些經典有《楞伽經》、《起信論》、《心經》、《金剛經》、《楞嚴經》、《維摩經》、《華嚴經》、《法華經》、《圓覺經》、《涅?經》等。該書指出,強調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如來藏思想、揭示本心迷失緣由的唯識思想、以遣除掃蕩之不二法門為特色的般若思想、強調事事無礙的華嚴圓融思想,對禪宗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禪學三書的內容雖各有所重,但卻是邏輯地緊密聯絡著的,因為佛教思想、禪韻、詩情向來就是一而三,三而一的。《禪宗的思想淵源》對禪宗詩歌予以特別關注,分析了大量的禪宗詩歌,力求說明大乘佛典是怎樣經由禪宗的創造性繼承,轉化為靈動通脫的禪學感悟;《禪宗哲學象徵》對受大乘經典影響的象徵意象的溯源、對雪竇頌古百則的條分縷析,體現了作者在品評禪韻時,對佛教思想、詩情的充分關注;《禪宗詩歌境界》是建立在對禪宗思想淵源、禪宗哲學象徵的理解基礎之上的,同樣體現著佛教思想、禪韻、詩情圓融一體的特徵。三書形成了各自獨立,又涵容互攝的闡釋系統,體現了作者縝密的思路和嚴謹的學風。

我以為,禪學三書有以下一些較為顯著的特色:

一、理性分析與悟性透入並重,文學與哲學圓融

禪學三書作者在研究禪宗思想、哲學、詩歌時,採取了“理性”與“悟性” 並重的方法,來觀照和研究禪宗思想、哲學、詩歌,較好地適應了研究物件的特殊性。作者主張“以簷前雨滴的簷前雨滴在聽簷前雨滴”,而“此時所聽到的簷前雨滴聲就是自己,會有好像變成雨滴的感覺。不知道是自己滴落下來,還是雨水滴落下來”,這種物我一如的直覺體驗,來研究禪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者又強調,必須與研究物件保持適度的距離,以求得價值的中立與結論的客觀。因此,作者在儘量吻合、尊重禪宗話語的前提下,藉助於中西方哲學、美學、科學話語來闡釋禪宗思想、哲學、詩歌。如藉助莊子的“混沌”、現象學的“本源性狀態”作為“本來面目”的參照,藉助現代天體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