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克文《大寧山堂》雲:

禪家能自靜,住處是深山。門外事雖擾,座中人亦閒。漁歌聞別浦,雁陣下前灣。即此非他物,何妨洪府間。《古尊宿》卷45

大寧山堂即大寧寺,在洪州今南昌市城內。詩意謂只要內心寧靜,不管住在何處,都如同深山般清幽。門外事紛紛擾擾,室中人閒閒自如。在喧鬧煩囂之中,仍然可以得到鬧中逸,動中幽。在遠處江浦飄來的漁歌裡,在眼前水灣掠過的雁陣上,作者感悟到動靜繫於一心,能動能靜的都是這個心。而在心的根源處,卻沒有動靜之分。真如自性就是眼前現景,而不是別物,不用向別處找尋! 《五燈》卷3《法常》載,法常入滅前,“從容間聞鼯鼠聲,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諸人,善自護持,吾今逝矣。’言訖示滅”。 既悟此理,縱然置身於洪府這車馬喧囂紅塵萬丈的大都市,對長養道心並無妨礙。此詩的眼目在 “自靜”兩字。自靜其心,即可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獲得禪意的感悟。

2.觸目菩提,水月相忘

“日用是道”側重於對日常生活的感悟,而“觸目菩提”則側重於對自然山水的感悟。黃龍宗禪詩,以清新美麗的意象,生動直觀地表達了這種悟境:

日出雲霞散,風和草木榮。何須重話會,法法本圓成。《黃龍錄》

天機藏不得,花笑鳥啼時。不待重拈出,當人合自知。《續古》卷1《靈源清》

八月九月天,白露寒露節。門外在處山,秋風落黃葉。夜雨斂重雲,曉鴻鳴寥?。可憐祖師意,頭頭都漏洩。同上《湛堂準》

風捲殘雲宇宙寬,碧天如水月如環。祖師心印分明在,對此憑君子細看。 同上《晦堂心》

翠竹黃花非外境,白雲明月露全真。頭頭盡是吾家物,信手拈來不是塵。 《五燈》卷17《雙嶺化》

黃庭堅曾嚮晦堂求教禪法,晦堂說:“孔子曾對弟子說‘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你是怎樣領悟的?”黃庭堅正準備回答,晦堂沒等他開口,就說: “不是!不是!”黃庭堅迷惘不已。一天隨侍晦堂山行,其時巖桂盛放,晦堂問: “聞到了木樨香沒有?”黃庭堅說:“聞到了。”晦堂說:“吾無隱乎爾。”山谷遂豁然大悟《五燈》卷17《黃庭堅》。 體現著真如法性的自然山水,明明白白地呈現在每個人的面前。日出、雲散、風和、木秀、花笑、鳥啼、秋山、落葉、碧天、環月、翠竹、黃花……無一不是“吾無隱乎爾”,呈露著自性的奧秘,顯現著祖師的禪心。這是觸目菩提的禪悟之美,是“春光重漏洩,有口不須陳”《續古》卷1《長靈卓》的現量境:

月色和雲白,松聲帶露寒。好個真訊息,憑君子細看。《黃龍錄續補》

真如法性“頭頭上明,物物上顯”《續古》卷4《佛心才》, “大道縱橫,觸事現成。雲開日出,水綠山青”《五燈》卷17《文準》, “水綠山青,覿體全露”《續古》卷5《退庵先》。 雲開日出,象徵去妄顯真,真諦顯露,猶如水綠山青。“離離春草,分明漏洩天機。歷歷杜鵑,盡是普門境界。”《黃龍四家錄?晦堂心》“花開似錦,普現法身。鳥語如篁,深談實相。見聞不昧,聲色全真。”《續古》卷4《慈航樸》茂秀春草,清切鵑啼,顯現著禪機佛趣。似錦的鮮花,呈現著如來法身;如篁的鳥囀,宣說著實相般若。只要審美主體滌除情塵意想,即可在“聲色”之中感受到絕對的真理,一切現成,不假他覓:

林葉紛紛落,乾坤報早秋。分明西祖意,何用更馳求?《五燈》卷18《希明》

林葉凋落,是“面板脫落盡,唯有一真實”,是刊落繁華,返於澄明的“西祖意”。

黃龍宗禪人指出,如果只是追逐外塵,機心熾烈,就不會看到眼前的美麗景色:

造化無私不思力,一一青青歲寒色。長短大小在目前,可笑時人會不得。 《古尊宿》卷45

因此,只有絕卻情塵意想,才能充分欣賞現前的景色,即物即真,聆聽無情說法,在山水之中感悟到永恆的佛性:

香殘火冷漏將沉,孤坐寥寥對碧岑。萬井共當門有月,幾人同在道無心。風傳喬木時時雨,泉瀉幽巖夜夜琴。為報參玄諸子道,西來訊息好追尋。《古尊宿》卷45

香殘燭盡的深夜,禪師獨坐禪房,面對窗外黛染青山,心性空明。“月色如此,勞生擾擾,對之者能幾人?”《五燈》卷10《惟正》雖然千家萬戶都可以看到月亮,但有幾人能無心於事,於事無心,能從容地欣賞清景?觸目即菩提,能得此趣的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