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中間往來,則心境俱虛,聲不可得。”《宗鏡錄》卷54法眼宗汲取了見聞之性不滅的楞嚴三昧: “見性周遍,聞性亦然。洞徹十方,無內無外。所以古人道,隨緣無作,動寂常真。”《慶祥》見聞之性、自性有周遍、大全、不滅的性質,參禪者要 “隨緣無作,動寂常真”,在隨順時節因緣、或動或寂中,保持自己的純真清明的本性。

清除知見是楞嚴三昧的重點。遇安禪師閱《首楞嚴經》,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遂破句讀為:“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有人提醒他:“破句了也。”遇安卻說:“此是我悟處,畢生不易。”時人稱為安楞嚴。遇安的改動,將知見徹底清除出禪悟之門,與法眼宗 “般若無知”的宗風合若符契。遇安臨終前作偈示弟子:

不是嶺頭攜得事,豈從雞足付將來。自古聖賢皆若此,非吾今日為君裁。 《遇安》

既不是大庾嶺頭達摩初祖將禪法攜來東土,也不是迦葉尊者會心一笑就將禪道繼承下來。因為迦葉得法、祖師傳法,都是表象,而禪宗慧命得以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