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下”的計劃和盤托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懇切地請求他出山助自己爭奪天下,並且拜他為軍師。諸葛亮也看中了劉備這個沒有發掘的“績優股”,同意“出山”。請到新野去之後,食則同桌,寢則同榻,讓關羽與張飛這兩位義弟都覺得大哥對諸葛亮太偏心,因此而嫉妒起來。

這便是近兩千年來一直被人們視為神人的諸葛亮亮相時先聲奪人的第一個特寫鏡頭。

諸葛亮先說的是曹操和孫權的情況:

“自從董卓作亂以來,四方豪傑同時起事,跨州連郡,稱雄一方的不可勝數。曹操和袁紹比較起來,名望較小,人馬又少,然而曹操能擊敗袁紹,轉弱為強,這不僅是靠時機,也是有賴於人的計謀。現在曹操已經擁軍百萬,挾制著皇帝,以皇帝的名義向別人發號施令,別人的確不宜與他正面交鋒。”

劉備剛剛起家,而曹操已成大勢,擁有百萬的軍隊,還把皇帝挾持在自己一邊,利用他發號施令,所以不能與曹操正面對抗了,對抗曹操只能是以卵擊石。現在只好把它當成“剪刀”、“石頭”、“布”的一方共處共存——這是諸葛亮確定的曹、劉之間的關係線。

“孫權割據長江下游一帶,也已歷經三代,那裡地勢險要,民眾依附,有才能的人肯為他出力,我們也只能與他相互支援,而不可進攻他。”

孫權這一方雖然勢力比曹操弱小一點,但是建立政權的時間已很長,實行的政策也好,老百姓也都願意歸順於他,他的政權十分穩固。所以他可以成為一個援軍,相互支援,也不能去攻打他——這是諸葛亮確定的孫、劉之間的關係線。

當分析完這兩方的情況之後,諸葛亮開始說劉備應有的作為了。諸葛亮說道:“荊州北據漢水、沔水,向南直到海邊的物質都可被它利用。它東連吳郡、會稽,西通巴郡、蜀郡,這裡是用兵的好地方。可是,它的主人劉表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老天要把這塊地方留給將軍,不知將軍您是否有這個意圖?”

這是諸葛亮分析荊州這塊地方的形勢,認為劉表終究守不住這塊地方,但這塊地方四通八達,還連著四川(益州),正是用兵的好地方,劉備是有機會可以爭取的。

繼而又談到了益州,“益州地勢險要,易於防守,沃野千里,是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漢高祖劉邦就是利用它建立起漢朝基業的。而據守益州的劉璋昏庸軟弱,北邊的張魯同他也有矛盾。益州雖有眾多的人口和富饒的資源,可是劉璋不懂得愛惜民力,那裡的智慧人士希望得到一個賢明的君主。將軍是漢朝皇室後裔,四海之內都知道您講信義,正在廣招天下英才,思賢若渴。如果您能佔據荊、益二州,守住天險,跟西部的少數民族友好相處,對南方的少數民族實行安撫政策,對外與孫權結成同盟,對內勵精圖治,修明政治。天下一旦發生變故,就派一員大將率領荊州的兵馬直取南陽、洛陽,您則親自率領益州的兵馬出師秦川(今天的陝、甘一帶),進取長安,老百姓怎麼敢不進食送水歡迎您呢?如果真能那樣,就可以建立霸業,復興漢朝天下了。”

。 想看書來

當我們要入局的時候(2)

諸葛亮說到了兩個地方:一個是劉表據有的荊州,另一個是劉璋據有的益州,前者是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帶,後者是今天的四川一帶,兩地都不小於東吳的六郡。這兩個地方的領導者都比較昏弱,民心又不穩。既然劉表守不住,你就可以去奪取它;既然劉璋不懂得愛惜百姓,士人們都希望有一個明君出現,你就可以去充當這個明君。而四川(益州)那個地方地勢險要,物產豐富,是“天府之國”。佔據了這兩塊地方,你就有了真正的根據地,想稱霸立業,就有了可能性。諸葛亮的結論是:將來的天下很可能是三國的天下,曹操是一國,孫權是一國,你劉備是一國,三國鼎立,達到較長時間的共存,誰也奈何不了誰。

諸葛亮的這一番話,說得劉備連連稱善。

這以後,劉備就始終信任這位軍師,言聽計從,而且此後的局勢也完全是按照諸葛亮所預料的那樣進行,劉備的蜀國成了三分天下之一方。

《隆中對》就是因為諸葛亮還未出山就說準了天下時局而被人稱頌,稱其有先見之明,成了千古名篇。

這裡我們也同樣可以指出,原來諸葛亮的所謂隱居,並不是真的不想關心世事,而是先站在局外的立場上,冷靜地觀察和分析天下大局、大勢,然後定下自己(包括劉備集團)要入局時的行動方針。

無論是講到西方的博弈論,還是講到中國的謀略學,像諸葛亮幫助劉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