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構架,也就是無法脫離建築師的規劃。本色演員是形態天然的沙石,創造演員是石灰,它們為建造奉獻時本該可以渾然一體,就像不論是本色還是性格,在一部電影裡也無非相輔相成不分彼此。
看官只會覺得演得好,並不會想,這是本色演員還是性格演員?因為這與欣賞電影無關緊要。
但萬物有靈,詩有詩意,書有書魂,一個房子——電影也需要靈魂?
這對本土人來說是個陌生的詞,但事實上並非不存在,但凡銘記電影史的作品都有電影之魂,有的是在故事,有的是被導演賦予,但從未有演員能把一部電影“活”起來!就像很多人看電影是總會覺得違和,覺得“假”,演得假,服裝假,故事假!也有些看時覺得感動歡笑,卻很快就從心底消失,那些電影可以稱為靈光一閃,但精魂未聚!
陸紳早年的電影,就是靈光一閃的喜劇,而三連冠時已經接近魂態,卻還差了那麼一點。最好的導演,最好的編劇,最好的演員……只缺馬良的神來一筆。
誘導型就是那根筆。
它於電影本有的支架上作畫,如同瀑布下的小小蝴蝶,獨自扇動翅膀,讓千里之外席捲出風暴;如同一顆落入湖泊的石頭,盪出的波痕一步步侵蝕湖面。
藍星注重靈性的研究,從精神能源和潛意識音樂就能看出。
藍星有豐富的心理研究資料,關於相關暗示符號就被彙編成冊,色彩暗示,語言暗示,肢體暗示等等不勝列舉。誘導型就是一種動態暗示方法,把提示資訊融入一舉一動,運用在電影創作中,使視聽感受獲得最大化,讓人真正地感同身受。從呼吸的頻率開始,聲音、舉止、神態,每一個微妙的變化都至關重要。
指尖從書脊劃過,書本翻開的頁面就是第三章,誘導型演員作用於電影的原理。前兩章分別是誘導型演員的形成和發展史。
〖電影本身是一種試聽結合的藝術成品。〗
〖作品成功與否取決於作品語言,即電影表達的方式,透過劇情、演員、表演手法諸如此類。當支配者是導演時,演員和情節都是為了電影主旨所運用的棋子,人們能透過棋子看到勝敗的波瀾,卻無法體會棋子廝殺的血性。因此,就有了誘導型演員的存在。〗
以上是第一章出現的話。
第二章講述了誘導型演員的發展為全息電影的鋪墊作用。現在普通的試聽屬於兩感,包括常見的3d電影,研究中的4d,5d電影,對於感染觀眾的能力都始終存在侷限。而全息是真正的“五感”,讓人感同身受,如臨其境。
第三章就是關於誘導型演員的正式訓練。
透過特殊的表演方式,使表演者本身形成一個磁場,在觀眾觀看時受到暗示吸引,產生共鳴,深入電影。這在電影中屬於軟實力,如果硬體再合格,就是初步的全息電影。但如果只有一個誘導型演員,就會形成一個磁場圈,性格演員和本色演員就是正負兩極,圍繞誘導型演員形成引力。可以說,一部電影,從誘導型演員出鏡時,觀眾的注意力就會得到空前集中,視聽兩感接受面擴大,就好像原本在視網膜播放的畫面直接印到腦子裡心裡,喜怒哀樂皆被牽動。
這種影響力成波狀往後擴散,哪怕演員不再出鏡,與其相關的情節,對戲的演員引發的情節也必會受到牽連,觀眾就像原本觀棋的局外人變成站在棋盤邊看棋子廝殺,雖然沒有身臨其境,卻也和棋子置身同一視角,不會再質疑棋子的存在感。
一本細細研讀完,付丞雪有些累地看著小橋流水琢磨一會兒,又翻開第二本。
用書籤開啟上次看過的進度。
《誘導型演員一百天速成》
前一本多是理論,這一本就要通俗實際。
誘導型演員並非是比普通演員要多幾個動作,或者感情再富有多少層次,就像神筆馬良,他繪畫的手法並無改變,而富於平面靈魂的只是一個不屬於世間的神筆。而誘導型的表演也只是在表演方式時,造成精神力外放。
精神力是透過鍛鍊產生的,就像誘導型演員雖然神奇,但在藍星也不是人人都能成功。
短時間內付丞雪無法鍛鍊精神力,但精神能源和精神力殊途同歸,可以互相轉換,灰貓的存在就是給付丞雪提供了這個便利,他唯一要訓練的,也不過是熟悉系統本身的迴圈路徑,釋放信力,形成感染力。
這就要說了,外星泛生命體那麼多,難道就沒有其他人這樣成為誘導型演員?
首先泛生命是依存在假體中,當假體破裂,泛生命如果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