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安排。
削弱權力;不外乎三種辦法。
第一;把當權者調離現在的部門。
第二;透過增派人手;在現有部門基礎上增設更多的分部;把新設部門領導換成服從安排的手下;以分拆重組的辦法;完成對該部門的整合;把原來的掌權者徹底架空。當他的命令失去了服從基礎;個人意志自然無法轉換為現實;也就失去了所謂的權力。
第三;也是最簡單的辦法;把這個人直接於掉。
無論第一還是第三;兩種方法都無法對蘇浩產生效果。他不會服從調遣;而是以各種藉口推諉。孔嘯等人被殺就是最好的例證;直接派人取代只會引發矛盾衝突;白白徒增傷亡。
殺死蘇浩的辦法同樣不可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別的不說;王啟年第一個就會跳出來對軍部責難。無論是誰;在爭吵方面都不是老胖子的對手。與其自找麻煩;不如另尋它途。
增設下轄十個主力師團的505集團軍;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計劃。
這條件是蘇浩自己提出來的;但他沒有料到;袁志成居然耍了個花招;利用這一點;幾乎使新貴陽陷入絕境。
蘇浩不得不承認;一旦第十一獨立部隊被分化;被打散編入各個作戰師團;那麼自己就變成光桿司令;什麼也沒有。
很幸運;從廬江之戰至今;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人員補充;第十一獨立部隊的官兵已經全部轉化為“工蜂”。在這種情況下;袁志成的計劃註定無法起到任何效果。相反;蘇浩卻能從中得到難以想象的好處。
北線和東線缺員情況嚴重;軍部委員會同意增設新的505集團軍;卻不會派出多達二十萬組建部隊計程車兵。即便是新貴陽周邊已經搭好框架的十個新編師團;軍官總數也不過幾百人而已。他們分別擔任各師師長、團長、隊長;佔據了大大小小所有領導崗位;但就構成軍隊必不可少計程車兵而言;只能透過正常渠道;從基地市周邊的難民中選取。
第十一獨立部隊的性質是補充兵機構。按照軍部命令;蘇浩“迫不得已”將整個部隊打散;為新編師團輸血。
不到一個月時間;各師團招收的新兵數量已經突破十一萬。按照正常訓練週期和淘汰比例;三個月後;新編師團就能達到滿員狀態;兵員數量至少超過二十萬。
各新編師團的物資供應都由軍部負責。蘇浩再也不用承擔這些平民每天消耗的食物。戰鬥訓編成、武器裝備的配置和發放……所有事務均由各師軍官負責;新貴陽基地的壓力大為縮減;基地建設速度也隨時提高了好幾倍。
曹蕊和杜天豪仍然還是新貴陽城外的兩大平民團體領袖。他們永遠不會告訴新編師團的軍官;那些被選中成為補充兵的平民;半數以上都是“工蜂”。剩下的另外一半;已經進入預備“工蜂”階段。這種暗示性洗腦產生的思維效果很難被軍令取代。按照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十個新編師團都將成為蘇浩囊中之物。
擴建後的機場吞吐量極大;每天都有大批物資從北方空運過來。基地市外的鐵路很快就能修通;物資運輸速度會進一步提升。只要蘇浩願意;這些東西隨時都能成為自己的私人物品。
在這種情況下;蘇浩當然不會像過去那樣;把整個軍官團集體監禁;或者全部殺掉。
拿到足夠的補給物資以前;這些人必須活著;一個也不能動。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騙局。袁志成和軍部以為拿捏住蘇浩的七寸;卻怎麼也沒有想到蘇浩掌握了原型藥劑;就掌握了龐大的“蜂群”。現在;雙方不約而同保持沉默;軍部想要看到蘇浩被困得無可奈何的絕望表情;蘇浩也想看到軍部恍然大悟;氣急敗壞的慌亂表現。他們都很有耐心;都認為自己是這場賭鬥的贏家。
與所有陰謀詭計一樣;軍部計劃在執行過程中;也有諸如高立權和張南亦之類的小插曲。
在各個新任師長眼裡;第十一獨立部隊就是一塊蛋糕。蘇浩手下那些士兵經歷過實戰;能力優秀;是擔任下級軍官的最佳人選。
當然;他們不可能像對付高立權那樣;對每個人施以美人計。但晉升軍銜這種事情的確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就這樣;透過或明或暗的方法手段;第十一獨立部隊幾乎被挖空。儘管蘇浩三令五申禁止手下官兵與新設師團接觸;也在不同場合與那些師長髮生過爭執;卻無法“改變”人心所向的趨勢。
按照軍部和那些新編師長的說法:“有些事情;不是你蘇浩嘴上說說就能改變的。”
第十一獨立部隊每天都有逃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