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讓我想起海巖那部惡俗的《一米陽光》,世界上拿陽光蒙人的事兒多得很,所以我覺著這很可疑。在我看來,這座古城雖然既符合著小資、中資的審美情趣,也符合著當我們垂垂老矣正進入輕度老年痴呆症時所有的康復標準,但它仍只是一座石頭城而已,與我國麗江近年來狂炒房價的動機差不多,你真住進去,孤獨乏味得讓你必須每早刮自己的舌苔。
〃買陽光,可以住到撒哈拉去〃,我對那個棕色面板的耶利亞女郎說。
讓我改變的原因是看到這座城市的人群結構。這座古城有14萬人,有6萬多人屬於〃薩拉曼卡〃大學,有1萬多人屬於教堂神職或神職外圍人員,有3萬人屬於雕塑、音樂、民間工藝人員,還有兩萬屬於各類餐飲、酒吧等服務行業,約3000人屬於管理這座城市的公職人員,剩下的兩萬人看上去來路不明,但絕不危險,其中包括我。
為什麼歐洲的上流社會人士會青眯在薩拉曼卡購房,其中還隱藏著一些歐洲王室的產業,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事情,那天坐在〃伊萊比亞戈達〃咖啡館,朋友指著角落一箇中年男子說:〃那就是荷蘭王室的成員,嫡系的。〃那中年男子腿微跛,表情平淡,正在看一本發行量很小但品位很高的雜誌,他的新聞偶爾會出現在報紙上,比加說他的腿是1984年在阿根廷打馬球時摔壞的。
薩拉曼卡之所以受人青昧不是在於陽光,而是在於它的人群結構。從上面的結構分佈可以看出——如果居住在這裡,你將分別被擁抱在知識、信仰、藝術、享樂裡,1/3人口來自800年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