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出這樣的佳句來的。“聚作水銀窩,瀉清波。”“水銀”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寫出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聚合的狀貌。這兩句是說,雨點聚多了,聚成水銀般的一窩,此時葉面無法承受它的重量,葉上的積水便瀉入池中。“跳”、“散”、“聚”、“瀉”,四個動詞連用,把雨打荷葉,荷葉面上水珠滾動,週而復始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
本詞構思巧妙,意境新穎,夢境與現實對照寫來,曲折而有層次,極富變化,細細品味,似乎看到晶瑩璀燦的珍珠在碧綠的“盤”中滾動;似乎嗅到荷花的陣陣幽香,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王方俊)
水調歌頭
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朱熹
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節,需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本詞題為《隱括杜牧之齊山詩》,“隱括”,也就是對原作的內容、句子適當剪裁、增刪,修改成新的作品,用今天的話說,也就是改寫。《文心雕龍·鎔裁》:“蹊要所司,職在鎔裁,隱括情理,矯揉文采也。”由此可見,這種寫作方法,很早就有了。
朱熹“隱括”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也就是借這首詩來寄興抒情託志。杜牧的詩是這樣的:“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對這首詩,歷來就有很高的評價。杜牧出身於顯赫的世代公卿之家,胸懷致仕
用世的大志;朱熹是著名思想家,又是詩人。儘管他們生活的時間前後相隔三百多年,但都是主張積極入世的,因為思想上有共通之處,朱熹仰慕小杜的詩,近而“隱括”成詞,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片由寫景開始。“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鴻雁南飛,正當秋高氣爽的季節,天上的雲影映照在江面上,這兩句是由杜牧詩“江涵秋影雁初飛”破解而得。“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意思是說,在這美好的秋天,當應邀集朋友攜帶酒壺,找一個風景秀麗煙雲氤氳的地方去飲酒。“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作者深悟世態炎涼,世俗難得看人一個笑臉,因此要找一個翠微渺遠的地方去盡興飲酒玩耍,擷摘“紫萸黃菊”,佩在身上,插在頭上,極盡其樂。然而,狂歡之餘,又想到無恨惆悵並不能完全排解,這就是“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的感慨的由來。
過片之後,緊承上片的“攜壺結客”一句說:“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但意思更進一層,也就是杜牧說的“但將酩酊酬佳節。”其意與“人生有酒須當醉”相近。“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這兩句由杜牧原詩“不用登臨恨斜暉”變化而來。“人生如寄”,比喻人生短促,如同暫時寄居在世界上,《古詩十九首》其十三有“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朱熹把這個典故直接用於詞中,不著痕跡。後句將其意拓開去,胸襟豁然,言凡事大可不必怨天尤人。“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這三句的意思歸結起來也就是“古往今來只如此”,歷史發展,朝代更替,萬物興衰生滅,都包含著危機,但既然“人生如寄”,那也就無須多慮。
本詞上片由景入情,流露的感情是由樂轉愁;下片則排解憂慮,主張以達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因為是對杜牧詩的“隱括”,所以做到不傷害原意,但意境更為開闊,且頗含哲理性。(王方俊)
卜運算元
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這是一首反抗壓迫、渴望自由的詞篇。作者寫此詞時正被當時地方官員朱熹以有傷風化的罪名關在牢裡,朱熹改官後,嶽霖繼任。作者為了爭得自由,便寫此詞給繼任的官員嶽霖。
上片是申訴自己無罪,希望新任官員秉公定奪,予以釋放。開頭“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這是對自己被道學家朱熹定為有傷風化罪的申訴。作者說,我是被迫墜入風塵的,並不是因為我喜愛這賣娼營生,“不是”一詞極為堅決地肯定了自己無罪。“似被前緣誤”說似乎是前世命中註定。這裡作者雖然還不明白妓女產生的原因是以男性為中心的階級社會里階級壓迫所致,可是她已覺察到自己不能負墮落的責任。這裡表現了作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