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明寫出人花幻化的藝術意境。放在“月夜”歸來,就更突出“幽獨”的氣質。“月夜”與“黃昏”照應,“花”與“玉”照應,“幽獨”與“無言自倚”照應,文字針線細密,情感脈絡分明。而“幽獨”一詞又是總撮了上片的精髓而成為全詞的基調。

過片開頭的“猶記深宮舊事”與上片的“暗憶江南江北”遙相呼應,這是詞人想象自己心上人在遠方孤寂中一定會時時想起美好的往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是借南朝宋武帝女兒壽陽公主午睡時梅花飄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宮女爭相仿效,稱為“梅花妝”的故事,喻往事之美好令人難忘。這美好的時光多麼值得珍惜!千萬不要象無情的東風一樣,“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但到底往事已成空,如今只留下一片美好的追憶而已!這就正如梅花終於被東風吹落,而且“隨波去”了,怎能不怨恨那“玉龍哀曲”呢!玉龍,笛名。笛曲《梅花落》是古代流行的樂曲,聽了使人悲傷。唐皮日休《夜會問答》說聽《梅花落》曲“三奏未終頭已白”,可見一斑。故曰“玉龍哀曲”。

到了唱“梅花落”悲歌的時候,才“重覓幽香”,為時晚矣!到那時,花落了,香殘了,只剩下空禿的疏影,美麗的梅花則“已入小窗橫幅”。就正如美好的時光沒有好好珍惜,而今雙方遠隔千里,兩地相思,只能象梅花一樣孤寂地“暗憶”往事了!末句的“幽香”與上片末的“幽獨”遙相呼應,進一步突出了梅的動人形象。

全詞渾然一體。以贊梅的幽靜孤高為主線,緊串密縫;又以寂寞氛圍突出“花人合一”的藝術形象,令人神往。運筆空靈含蓄,意境優美;描寫細緻生動,形象鮮明。不愧為姜夔力作。(何瑞澄)

沁園春

憶黃山

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對孤峰絕頂,雲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洞裡桃花,仙家芝草,雪後春正取次遊。曾親見,是龍潭白晝,海湧潮頭。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誰知此,問源頭白鹿,水畔青牛。

汪萃這首《沁園春》的題目是“憶黃山”,可見他寫這首詞時,已不在黃山。而早年他曾於黃山屏居,黃山的雄奇壯麗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即使是回憶,也能非常清晰地把黃山主要的美景都形象鮮明地描繪下來,又能把有關黃山的主要神話傳說融合其間。這就不僅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幅明麗的畫面,而且在這美麗的畫面上蒙上了一層神秘迷茫的面紗,從而更令人神往,更富於藝術魅力。加上這首詞文字清麗,風格秀逸,可說是汪莘代表作之一。而在宋詞中寫黃山者極少,寫得好的更寥若晨星。汪莘這首《沁園春》在宋代黃山詞中,亦可謂難得之作。

詞的上片寫黃山的壯麗,重在實寫;下片寫黃山的神奇,重在虛寫。全篇虛實相生,構思巧妙,運筆靈活,聯想豐富,形象鮮明,清麗秀逸,韻味雋永。

先看看上片是怎樣描繪黃山壯麗景色的吧。開篇三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以白描手法寫出黃山的總體畫面,意境開闊。“長鎖”一詞,有力地表現出黃山景色幽雅,四季如秋,清涼長駐的怡人之美。接著以一個“對”字領起兩組隔句對,“孤峰絕頂,雲煙競秀”寫山的雄奇;“懸崖峭壁,瀑布爭流”,寫水的壯觀。這是“三十六峰,三十六溪”的具體描寫,在讀者面前鋪開一幅黃山壯偉圖。“孤”“絕”“懸”“峭”這四個形容詞,繪出山的高峻陡險,“競”“爭”兩個動詞,強化了畫面的動感,寫出了“雲煙”“瀑布”的氣勢。這些精確用詞使這幅黃山大背景圖不是平面的靜態畫,而是立體的動態圖了。“洞裡桃花,仙家芝草”是這大背景中的一個特寫鏡頭。第一句隱含著美麗的神話故事:傳說古代仙人浮丘公曾在煉丹峰的煉丹洞裡煉過仙丹。那裡有兩桃,毛白而色異,又有石花形似桃花。第二句則暗點黃帝的故事:相傳軒轅峰下的採芝源,曾是軒轅黃帝採芝的地方。這兩句既寫出黃山異景,也點出它那不尋常的經歷。正因為有這些獨特的奇景與神秘的色彩,才會吸誘詞人“雪後春正取次遊。”這是作者深山探勝中撮取的第一個特寫鏡頭。下面再推出第二個特寫鏡頭,就“是龍潭白晝,海湧潮頭。”這裡特別提出是“親曾見”,以強化真實感。如果說上一個鏡頭是幽深的話,那這一個鏡頭就是闊大;上一個鏡頭以靜怡人,這一個鏡頭則以動感人。這“龍潭”,指白龍橋下的白龍潭。那裡,白雲溪受容眾壑之水,瀉入深潭。每逢大雨滂沱或春雪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