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眼睛耳朵這類器官不會思考,所以被外物所矇蔽, 一與外物相接觸,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心這個器官則有思考的能 力,一思考就會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這是上天特意賦予我 們人類的。所以,首先把心這個身體的重要部分樹立起來,其它 次要部分就不會被引入迷途。這樣便可以成為君子了。”
【讀解】
這一章正好可以作為上一章的補充。上一章是從否定的方面 達了“養小失大”的害處,這一章則從正面來說怎樣樹立“大”的 問題。而且,所謂“大”“小”也很清楚了;“心”是體之大者,也 是體之貴者;其它器官如眼睛、耳朵等都只是體之小者,體之賤 者。所以要樹立心的統帥作用,只要心的統帥作用樹立起來,其 它感官也就不會被外物所矇蔽而誤入歧途了。
單就本章內容來看,其中最突出的仍然是對心的重視,所謂 “心之官則思”成為了後世的名言,“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更 是強調了思考對人的重要性。聯絡到本篇所記載孟子對於人與動 物區別的一系列論述來看,這裡所說的“此天之所與我者”實際上正是用“心之官則思”這一人類所獨有的特點來劃分人與動物 協限,弘揚心靈的思考對於人類的重要意義。
本章另一點值得重視的是心與耳目等感官的關係問題。耳目等感官由於不會思考,所以容易為外物所矇蔽,心由於會思考,所 以不容易為外物所矇蔽。(當然,“思則得之”,思考了就會這樣; “不思則不得”,如果你不思考,心也只是一種擺設,不起作用。) 所以,只要“先立乎其大者”,把心樹立起來了,“則其小者不能奪也”,其它次要的部分,比如耳目等感官就不會被外物所奪, 所矇蔽了。我們看到,這實際上已接觸到所謂感覺與理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問題,我們在前面曾經說過,孟子的整個學 說,具有非常濃厚了心理學色彩。所以,他雖然不可能提出感覺與理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這些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