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生和新豔秋住街坊,經劉的撮合,又荃就給新豔秋說上
戲了。日子一長,首先是《賺文娟》、《玉鏡臺》的本子拿過來,繼之《聶
隱娘》、《鴛鴦冢》也唱上了。
程老闆的花腔,雖然王又荃知道個大概其,可是知道最清楚的,是
御霜的琴師穆鐵芬。穆也是怪人,十三歲就是春陽友會的名琴票,下
海後身體發胖,留了兩撇小胡,小平頭,緞子坎肩,翡翠表槓,在臺上拉
起胡琴來,派頭亞賽處長,所以大家都管他叫處長,處長經過王又荃苦
苦哀求,由說戲變成傍角兒了,程唱是他拉,新唱也是他拉,程雖然生
氣,可是說不出來。後來王的膽子越來越大,不但自己給新配戲,甚至
把秋聲社的班底全拉到新豔秋的班子裡來了。程老闆在忍無可忍之
下,才一氣改組了秋聲社,所有搭新豔秋班的配角,~律不用,跟王又
荃更是斷絕一切關係。可是所有程派本戲,舉凡提綱、總講、場子戲
詞,又荃都有一份,自然而然也都到了新豔秋手裡。秋聲社剛要改組,
新豔秋馬上就貼出程派拿手好戲《梅妃》、《紅拂傳》、《文姬歸漢》來了。
此後程班最感覺困難的,第一是胡琴,程的抽絲墊字大喘氣,不是一般
琴師可能託的,先試趙桂元,後用趙拉嘛,都格格不入,沒法湊合,最後
經張眉叔的介紹,才用上週長華。照實講周長華之傍硯秋,可以說是
後而又後了。至於第二困難是小生,先用顧珏蓀,後用俞振飛,唱的主
兒覺得不合轍,臺下聽的主兒也覺得彆扭。程門本派,自從又荃席捲
全部本戲而離班,程派也就由燦爛而趨於平淡落沒了。
郭仲衡下海受窘
談到程硯秋,就想起郭仲衡了。民初硯秋班裡兩個老生,一個是
貫大元,一個就是郭仲衡。郭原本是學汪派的票友,有時唱兩口還真
有點汪大頭的味兒。民國初年,正式下海搭入硯秋戲班,我記得第一
次打泡戲是《雙獅圖》,一聞相爺回府,小生擲下獅子,匆匆下場,不知
道揀場的故意開玩笑,還是忙中有錯,把石獅愣給拿走,雖然拿走了再
拿回來,可是臺底下已經來了一陣鬨堂倒好。第二天郭貼《戰長沙》
(大軸是硯秋的二本《虹霓關》),關公一出場,又得了一個滿堂彩,原來
關公的綠色帥旗,錯拿了替夫報仇的白色喪旗。一錯再錯,當然不是
事出無心了。據說郭下了海,仍舊是票友派頭,引起後臺執事的不滿,
所以特意讓他出出洋相。可見梨園行這碗飯,真不是好吃的,哪炷香
燒不到,馬上就會出亂子的。
醜行頭兒郭春山
提起郭春山,就是在北平常聽戲的人,也不一定知道這個怪物;可
是各班的後臺總管,提起郭春山沒有不搖頭的。郭肚子裡極寬,文武
不擋,六場通透,你只要說得出戲名,沒有他不會的戲,所以醜行公推
他為醜行頭。他的好處是每個戲班不管他唱不唱,都要給開戲份兒掌
戲,可是遇到冷戲,大家不會,他得給大家說說,甚至得他自己上場示
範一番。
此人不但口齒不清,永遠像有一口痰在嗓子眼兒堵著,而且面貌
亦極可憎,專門跟梅畹華的承華社起膩。他說小梅他爺爺我們一個頭
磕在地下,我不幫他我幫誰!所以只要畹華有戲,他一定釘著,例如畹
華的《金山寺》,小沙彌一定是他的;全本《西施》,館娃宮的小太監一定
也是由他應了。他跟昇平署一個貼寫是連襟,因之內庭若干成本大套
的戲,他抄了不少出來,如全本《五彩輿》、《八本德正芳》、《粉妝樓》、
《五女七貞》等提綱總講,都是全的。如今這些本子不知乃嗣郭元汾,
是否仍然珍藏著?
談清代的辮子
《洪熙官與方世玉》這部連續劇故事情節錯綜複雜,釦子扣得緊,
佈局布得奇,懸疑譎詭,變化多端,令人今天看了前一集,欲知後事如
何,明天不得不且看下回分解。這一部戲,可以說,編導方面真正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