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肉身的腐朽而灰飛煙滅,永恆只存在於超越生死之中,那麼,吸血鬼也就成了她絕好的切入點。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個她寫了四年之久的小說,在出於激情的同時,也出於謹慎。為什麼要表達孤獨?為什麼要表達永生?這兩個詞與其說和文學相關,毋寧說更屬於哲學。這也難怪小說中充滿著思辨的陳述和痛苦的精神拷問。在小說的結尾,作者沒有給予主人公圓滿的命運,而是讓他們在孤獨中永生下去,換句話說,永遠沉淪下去。這種哲學上的悲愴和灰暗,與吸血鬼的題材不謀而合,卻擁有更強大的震撼力。
在文學作品中,悲劇永遠比喜劇更接近自我的本質,而哲學意義上的悲劇,比文學意義上的悲劇更貼近靈魂,悲劇不是沮喪,不是無精打采和逆來順受,而是一種激盪、痛苦和折磨。苦難永遠比美好更能展現生命力。《孤獨的永生》誠然說了一個奇幻的愛情故事,但在作者筆下激揚而上,超越了華麗的詩意的,正是這種永生的孤獨,孤獨的永生。它是我們的自我,我們的靈魂。
瞎子
美國Dallas
2006年2月16日
作者自序
我對文字的熱愛與生俱來。據我母親說,大人們看見個頭小小、年幼的我總是煞有介事地捧著本大部頭,總是忍俊不禁。那些古老的神話與傳說,把我的童年染得五彩斑斕。正如大師劉小楓所言,“敘事編織出另一種時間和空間,給個人的生命被遺棄的長夜帶來光亮,構造出玻璃板的言語世界將恐怖隔離開。”少女時代,我更是如飢似渴地閱讀有機會接觸的各類書籍,那些神奇的方塊漢字,透過排列組合,能夠形成多麼奇妙的一方天地啊——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我的心靈無數次地受到震撼和激盪,併產生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奢念,想寫一本可以穿越時光沉澱下來的書。成年後哪怕我選擇的並不是中文專業,在世界知名的事務所工作,也總能時時感到對文學的摯愛流淌在我周身的血液中。它就像暗紅的熔岩一樣,無論看得見與否,永遠在地底下暗自湧動。
創作本書的緣起是想為一段深刻的生命體驗和文學理想尋找一個歸宿。我從大學時代開始醞釀此書,前後花了四年多,當寫書進入高潮、和繁忙的工作相沖突的時候,甚至辭職寫過三個月。那段日子,幾乎足不出戶,就在家裡著了魔一般不停地寫……它作為我的處女作,不諱言其誕生的過程並不那麼容易。創作之時,故事中的那些人物總在我內心深處悸動,我與他們一同歷經悲歡,心情隨之跌宕起伏;頭腦中的意象紛繁複雜,要想從中剝繭抽絲地寫出一個長篇,你得用一隻穩穩的手慢慢地扯著線頭,直到把它無限長地、紋絲不亂地扯出來。有好幾次我都覺得自己在文字迷宮中迷路了,好在峰迴路轉,又得以鋪展下去……當一首小詩如蝴蝶般飛入我的頭腦,流淌下來化作這部三十多萬字作品的結尾,我輕輕點上了最後一個句號,那個剎那我的心情是異常複雜的。四年來那股糾纏我的巨大激情隨著作品的完成緩緩降落了,頓覺陡然一身輕鬆;沉甸甸的作品捧在手上猶如初生的幼嬰,感受難以名狀,幾乎可謂悲欣交集……
對於一部長篇小說的主題與情節設定,作者毋須細說,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有自己的視角和觀點。在這裡很有必要解釋一下的是,我為什麼要選擇吸血鬼傳說作載體、哲學思辨為靈魂,創作這樣一部哲學玄幻小說。
《孤獨的永生》反映了我對於生命、死亡、情感、心結、價值等進行的思考,哲學探討難免沉重,尤其需要一個輕逸的載體加以調和。吸血鬼題材給予的是最大程度的自由,允許我無限開拓我的想象王國,時、空、背景、人物都被我從此岸釋放出來到彼岸,一個更可以透視此岸的角度。卡爾維諾曾舉過一個很有象徵意義的例子:英雄柏修斯為了躲避美杜莎那“令人石化的”目光,運用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僅僅觀察她在青銅盾牌裡的形象,從而戰勝了這個著名的妖女,從美杜莎的血泊中誕生了飛馬佩加索斯,沉重一舉轉化成了其對立物。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避免偏航的危險,將故事始終奠基在真實的邏輯之上,彼岸就是此岸的一個倒影。透過描繪吸血鬼王國的繽紛天地,從他們的內心去觀察、開掘人性深處的奧秘,也許更能看得歷歷分明:他們無所不能卻有陽光禁地,最強大同時也是最脆弱的;他們擁有高明的閱心術卻仍然難免米蘭?昆德拉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無所不在的誤解字典;種種尖銳的心結把黛絲特兩度逼向沉睡的境地,這些日記和畫作袒露的痛苦內省反映了在漫長的時間維度內她的思考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