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提出,要解決橋長度的問題,只要能夠找到河對面地下的鐵器群的話,豈不可以得知橋樑長度。可是,關於對面鐵器群的記載,卻讓人非常失望,原來早在明代時,史書就記載,鐵牛已經被洪水淹沒,並一度消失。許多年後,它是否還留在原來的位置上,是否仍然完好無損,都已經不得而知。同時,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土的鐵器接觸空氣以後,容易被氧化,即使黃河西岸的鐵牛能找到,是否會得到妥善的保管依然是一個不能解決的問題。
張力:從許多方面的綜合考慮來說,在黃河西岸鐵牛是不宜現在尋找的,那麼在它們出土之前,這個謎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當時,有人問我,說書上說,一橋鎖三城,山西這邊是現在的永濟,就是過去的蒲州,那麼對面是朝邑,怎麼會出來一個第三城?
後來我們瞭解了一下,第三城在河中間,叫中,這也是一個城,我們要是翻翻《辭海》,《辭海》裡頭有解釋,什麼叫, 解釋為沙出,就是沙子出來了叫。就是當年在黃河中間的一個沙洲,類似小島。因為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它從龍門出來以後,河面變寬,流速變緩,所以水裡面的沙子,就容易沉積下來形成沙洲,那麼長年累月就變成一個島了。那麼這個橋選擇這個位置,不僅因為這裡是山西通向長安的一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