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目。也許大多數同胞都是先看完沃爾特·克朗凱特(Walter Cronkite)② 的晚間新聞,然後換個頻道去欣賞一下當晚最棒的節目:不管是《貝弗利山人》(The Beverly Hillbillies),《槍煙》(Gunsmoke),還是《安迪·格里菲思》(The Andy Griffith Show)。

① 在美國,watercovler是辦公室裡喝水的地方。——編者注

② CBS電視臺六七十年代的著名晚間新聞主播。——譯者注

在整個80和90年代,電視一直是美國人之間的一條偉大紐帶,甚至在進入21世紀之後也是如此。下水道的最高排放量通常是在超級碗大賽(Super Bowl)③ 的中場休息時測量到的;《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第一季播出期間,火暴的電話投票使電話網負荷量創下了紀錄;隨著企業掏出越來越多的鈔票購買黃金時段,電視廣告收入每年都會創下新高。而且,這都是自然而然之事。為什麼不呢?電視定義了主流文化。黃金時段也許不是唯一的時段,但它是唯一重要的時段。

③ 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一年一度的總決賽。——譯者注

但就在90年代行將結束的時候,網路開始嶄露頭角了。網路企業連連大捷,文化地殼開始在它們腳下慢慢遷移。第一道裂縫就出現在叛逆的年輕人們抗拒主流的戰場——音樂世界。

儘管是留聲機首次讓音樂超出了現場表演的範疇,但造就了流行音樂偶像的卻是收音機。在40和50年代,把自己標榜為“美國流行音樂品味的精準寫真”的《流行排行榜》(Your Hit Parade)成了週六夜晚的一道固定風景。之後,隨著搖滾樂和節奏布魯斯迅速崛起並感染了年輕一代,個性化的節目編排和知名的流行音樂主持人應運而生。50年代,艾倫·弗裡德(Alan Freed)和默裡·考夫曼(Murray Kaufman)等大牌主持人把電臺變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熱門音樂製造機器。

最終,這臺機器為我們獻上了巔峰之作——《美國40大金曲》(American Top 40),凱西·卡塞姆(Casey Kasem)首創於1970年的一個每週播出的廣播節目。它最初是個3小時的節目,每期都會從上至下地將Billboard Hot 100單曲榜上排名前40位的歌挨個兒播一遍。到80年代早期,節目變成了4小時,單在美國就有超過500家電臺在每個週日播放它。對成長於70和80年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