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章、周思浩和焦安然,何等榮耀,所以,學宮在後花園舉行宴會歡慶,那天知縣老爺和相神名流也都來了呢。可惜,天珠這孩子命薄,無福消受啊!”
楊秋池轉頭瞧了一眼屋角火爐上的熬藥的砂鍋,問道:“這趙天珠有病?”
徐訓導重重地嘆了口氣:“是!幾個月前,他開始腹部鼓脹,十分疼痛,面黃肌瘦,找了幾個郎中診治,都說這是絕症,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唉~!這一個多月來,病情日重,每日痛楚難當,呻吟哀嚎,徹夜不息,住隔壁和住下面的書生們忍受不了,都搬走了,他到底忍受不住這病痛折磨,自己了斷了,唉~!可憐啊!”
楊秋池哦了一聲,俯身拍了拍李教諭的肩膀:“大人節哀順變,讓我檢查一下屍體。”
李教諭這才抽噎著走到一邊。
楊秋池吩咐仵作進來,根據自己口述填寫屍格。將房門關上,然後解開屍體全身衣服進行體表檢查。
屍檢發現屍體沒有其他體表傷痕,只是在右手上臂處,發現一處隱隱可見的環繞手臂的圓形勒痕,無發紅炎症或者皮下出血,他一時想不透是怎麼形成的。
接著,楊秋池對胸口上刺創進行觀察,將那柄刀子小心地抽了出來,看了看,是一柄單刃牛角尖刀。比對了一下創口和刀刃寬度,兩者基本相符。
他將牆角那方桌上的筷子拿了一根過來,小心地插入創口裡,發現胸骨有一根被刺斷,刺破了心臟。左右撐開創口檢視,創壁光滑,創腔一鈍一銳,無組織間橋,說明屬於單刃銳器創。
察看完之後,楊秋池站起來,凝視著房間中間那一大灘血泊出神了片刻,然後對房屋四壁包括地板,天花板都進行了仔細檢查。完了之後,他搖了搖頭,對李教諭說:“教育大人,我發現床下有一口箱子,是鎖上的,能否開啟看看呢?”
李教諭哭泣著點點頭:“大人請便。”
楊秋池從死者身上翻出了兩把鑰匙,其中一把開啟了這箱子的銅鎖,上面是幾件舊衣袍,再往下翻,翻出一個小包來,開啟一看,吃了一驚,原來是一包白銀!差不多有五六十兩。那可是相當於人民幣六七萬元啊~!
他一個窮書生哪來的這麼多錢呢?將李教諭叫過來,問他這錢是不是他給的。
李教諭看著那些銀子有些傻眼,抽噎著說:“天珠這孩子生性好強,從來不願意接受我的贈與,說要憑自己的本事養家餬口,所以我沒給他什麼錢,他家境貧寒,這些銀子如何而來卑職不知。或許是人見他刻苦,贈與他的……,想不到,已經用不著了……。”說到傷心處,又抽噎著哭了起來。
楊秋池點點頭,說道:“教諭大人,我已經勘察完畢,你可以給他辦理後事了。”
在訓導和捕頭的勸慰下,這才止住了哭泣,哀傷地對楊秋池道:“典史大人,卑職有一事相求。”
兩人的官差不多大,但楊秋池的實權要大得多,所以教諭雖然清高,現實需要也往往自居下位。
不過楊秋池當然不能大刺刺以上官自居,急忙也拱手道:“教諭大人言重了,有話請講。”
李教諭遲疑片刻,回頭瞧了瞧訓導和捕頭,低聲道:“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天珠這孩子若不是病痛難熬,斷不會走這一步,所以……,卑職想懇請大人,對外就說小婿病重不治,不知可否?”
這是《孝敬》裡孔子的一句話,所謂“百善孝為先”,也就是說,人的身體包括面板毛髮,都是父母給的,不能輕易毀損,否則視為不孝。所以,從孝的角度來說,是不贊成自殺的,當然,當忠孝不能兩全的時候,為了取“義”,可以殉國、殉職或者殉情,那是鼓勵的。除此之外的自殺,則是違背孝道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古代名人除了“殺身取義”之外,絕少自殺者。
李教諭覺得女婿趙天珠因為病痛而自殺,很丟讀書人的臉,這才懇求楊秋池幫忙隱瞞事情真相。
楊秋池當然能理解他的心情,點點頭。徐訓導和魏捕頭也答應了。魏捕頭又特意叮囑了在場的仵作。
在仵作畫現場圖填屍格的時候,楊秋池和李教諭、徐訓導攀談,瞭解這趙天珠的情況後得知,這秀才趙天珠老家在數百里以外的鄉下,家中只有一個老母,他為了求學,託親屬照管老母后,孤身來縣城讀書。由於天資聰慧,又勤學好問,頗得教諭好感,將女兒冬雲嫁給了他。
有教諭精心指點,趙天珠學業大進,縣試、府試均名列前茅,院試名列前三甲,成為秀才,入縣儒學,和李教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