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將被判處死刑。企圖殉節者則要坐牢。
5.輿論壓力與自殺
輿論可對人的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直接影響行為的成敗。輿論對人的行為產生宣傳、鼓動作用,有利於行為的順利實施,是為“正影響”。反之則是“負影響”,即輿論對人的行為產生阻礙、化解作用。自殺現象中的輿論壓力則是“一種負影響”,它與自殺的發生具有密切聯絡。
輿論壓力對自殺的影響,表現為兩種形式,即無中生有和小事化大。前者是指別有用心的誹謗、侮辱,和捕風捉影的捏造,這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較為多見,尤其是異性之間的正常交往,往往是某些“桃色新聞”的素材;後者則是有意無意地將某些生活小事,或者屬於道德範疇的失誤,無原則、無限制地加以誇張並傳播開去。
輿論壓力常對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帶來一定的影響,造成情緒反常,心理失調,行為異樣,嚴重的還會給人們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少數受害者無法解脫,導致絕望輕生。作者所統計的自殺事件中,許多自殺者都曾受到過程度不同的輿論中傷;而完全由輿論壓力所致的自殺事件,在1983—1987年間的384例中,約佔2.3%。一些自殺者在遺書中都赫然寫著“人言可畏”!對此,有人把流言蜚語稱作是“看不見的刀子”、“殺人不見血”,這並非聳人聽聞。北京某醫院的一對戀人趙×和孫××,都是剛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高才生,平時工作認真負責,成績斐然,頗受病人和領導好評,因為一次輕率的婚前性行為,被一些好事者添油加醋,說的神乎其神,甚至進行人身攻擊,在全院鬧得沸沸揚揚。開朗、活潑的小趙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獨、自卑和深深愧悔、痛苦之中,終於服毒自殺,臨終的遺言是一行倉促潦草的字:“這一切是為了什麼?!”不久,男方也是自縊身亡,他們的死,與其說是自殺,毋寧說是輿論壓力的犧牲品。
第四章<;二>;
〈二〉自然環境與自殺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所依賴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和各種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對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1、氣候、季節於自殺
對自殺的研究開始時,就不斷有人注意到這樣的現象:在寒冷地區,自殺率都高。這說明氣候、天氣與自殺率是相關的。在對這種相關性的廣泛文化研究中,心理學家羅賓斯(M﹒C﹒Robbins)及其助手計算出這樣的結果:自殺與寒冷氣候的相關係數竟高達①。儘管對這個結果需要持保留態度,但仍然足以說明氣候對自殺的影響。
①張猛等《人的創世紀》第168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自殺的季節分佈
春夏秋冬四季,自殺的發生率表現出很大的不同。麥克馬洪(Macmhon;1983)發現美國的自殺以春季為最高峰,作者透過四川某縣1983~1987年間384例自殺死亡的分析,發現男、女自殺均以春季為最多(見圖4—1、2),而春天卻是生命和希望更新發展的象徵,這時的自殺率最高,實在是令人費解的現象。可能的原因是春天萬物復甦,自殺者處於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環境,由於多方面不順心的原因,兩相比較,更感到自己處境的困擾,較易滋生悲觀的念頭。另一個原因就是由於我們調查的地區是以農業為主的城市郊縣,自殺者多為農民。而春季正是農閒季節,一般情況下,農閒季節較易發生婚戀、家庭糾紛。自殺者50%以上都是因婚戀、家庭糾紛而引起,這也是自殺發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夏季(6~8月)自殺發生率僅次於春季。這一季節是生長的季節,自殺者恰恰表現為逆向發展——走向毀滅。在農村,夏季是較忙的季節,生產經營性糾紛較多,由此導致的自殺不少
圖4—1不同季節男性的自殺死亡率
圖4—2不同季節女性的自殺死亡率
冬季(12—2月)自殺發生率最低,這可以說是蕭條的季節。自殺率低的原因可能是人們之間的同類比較差距相對縮小,戶外活動大大減少。
自殺的日期分佈
國外的研究普遍表明,每個月的5號前後自殺最多,每週的星期一自殺最多,故有“黑色星期一”之稱。其餘的週日,從星期二到星期日,每日發生次數逐日遞減,直到下星期一重又上升。由於我們調查的地區以農村為主,故結果與國外報道有差異。1986~1987年間發生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