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思想。可見,中庸不是儒家獨有的思想,也不是中國文化的專利,而是全人類的共識。但是,也必須承認,只有儒家思想才最深刻、最全面地詮釋了中庸之道的複雜內涵,也只有儒家思想把中庸當作自己的最高追求,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說儒家之學就是中庸之學。
中庸有大用
說中庸之道至高無上的第三個理由,是中庸思想不僅適用於過去,而且適用於現代,甚至可以說,更加適用於現代。
在孔子的時代、釋迦牟尼的時代、蘇格拉底的時代,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的生活比較簡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僅僅能夠、或者還不能夠維持自己的基本生存,國君和貴族的生活也遠遠比不上後世的奢華。由於交通和通訊的不便,人們的社會交往圈子也非常之小,需要處理的人際關係極其有限,也沒有現在那麼多的社會問題。在這種生活狀態中,中庸之道並不能完全發揮它的作用,就像先進的武器只有在遇到強大的敵人的時候才能顯示威力,絕頂的高手也只有在棋逢對手的時候才能盡情發揮。現代社會就不一樣了,經濟空前發達,社會關係也空前複雜,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已經不是如何維持自己的生存,而是怎樣處理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怎樣保持自己心靈的寧靜和心態的平穩。充斥社會的浮躁、空虛和迷茫,急需要中庸之道的滋潤和營養。
中庸之道不僅講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事的關係,也講人與自然的關係。現代社會,人對自然的過分掠奪和極端漠視已經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而且還將繼續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只看到人的利益,這也是一種極端的思維方式。中庸之道強調人和天地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反對只看其一、不看其二,只看現狀、不看未來,只看自身、不看他人的片面的處世方式,主張多方兼顧,雙贏共享,這正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苦口良藥。
最後,中庸之道不是隻停留在紙面上的誇誇其談,而是必須貫徹到生活當中的實用之學。
古往今來的哲學理論可稱得上是汗牛充棟,留下來的著作不知道有幾百千萬卷之多。探尋宇宙的本質,研究時間、空間的性質,爭論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存在等等,好不熱鬧。問題是,這些虛無縹緲的理論、晦澀難懂的著作,對你我這樣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究竟有什麼用呢?中庸之道則不然。它不進行沒有邊際的討論,也不提出無法實現的理論,貼近生活,便於操作,是可以活學活用、急用先學的。
有的人生理論雖然也能夠實用,卻不近人情,要求過高。例如,有的要求人要一味忍讓,不能對生活提出自己的要求,在別人侵害自己權益的時候聽之任之,甚至主動去奉獻個人的全部不求任何回報,以求得內心的平靜;有的要求人們消滅一切慾望,整天參悟人生的道理,拋棄社會,拋棄家庭,以逃離人生的苦海。在中庸之道看來,這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是“死道”,而不是“生道”,徹底實行他們的理論,煩惱是沒有了,可是社會也消失了。只有中庸,才能在“正常”的生活中使用,求得各方面的最佳結合點。
《中庸》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乃是天下的根本。中庸之道,是從根本中來,根植於天地之道,根植於人性本身,的確是至高無上的人間大道。
魅力從哪來(1)
魅力無法掩蓋
三國時候,有一次北方的匈奴派使節到魏國來,要見曹操。曹操大概長得不是很高大,對自己的形象很不自信,恐怕被匈奴小看,於是找了一個叫做崔琰的裝作自己接待來使。此人威武雄壯,曹操認為他可壯國威。
正式接見的時候,曹操還是不放心,於是挎了一口刀,充作魏王的侍衛站在床頭。(當時的所謂“床”,其實是一種比較寬大的坐具)接見完了,使者回到館驛,曹操派間諜去問他對魏王的印像如何,使者回答說:“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的確很有範兒,不過站在床頭手持腰刀的那位,才算得上是英雄。
儘管改換衣裝,改變身份,但是一個人的魅力是無法掩蓋的。最能體現人的層次和內涵的,也正是他/她一舉手、一投足,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來的魅力。
魅力對人來說,是一筆無形但巨大的財富,擁有人格魅力的人,能夠在人群中樹立較高的威望,贏得大家的尊重和好感,不知不覺擴大自己的影響。這樣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比較容易獲得成功,因為他能夠掌握更為豐富的人脈資源,輕鬆得到別人的配合和幫助。相比之下,不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則很難得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