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會申請
30所以上的學校。每個人都對自己申請的學校作了排名,通常是
把最好的也是錄取希望不大的學校放在前面,把最有可能錄取自己的學校放在中間,然後挑
幾所學校保底。於是,排名
30…80的學校幾乎每個學校都是人擠人,尤其是熱門專業,中國
申請人擠到上千,尤其像
USC,IOWA,OHIO這種最喜歡招收中國學生的地方,誰都不會
忘記去申請它。就算一些相對不是很熱門的文科專業,每個學校至少
300以上的申請人去扎
堆。你以所謂的小道訊息、內部資訊為依據進行選校,以為這樣做可以少走彎路,但最後
你卻發現,你只是扎堆到那種申請人已經多得成堆的地方了。而且,雖然多數人都在申請
前檢視了相關資料,但至少有
50%申請人最終只是憑感覺作隨機選擇。換句話說,大部分
人,都只是在碰運氣罷了。這樣種行為方式,導致了美國所有的學校都有人申請,特別排
名
150名以前的學校幾乎都會被扎堆,就算
Harvard也不例外。為什麼呢,因為很簡單,至
少
5個申請者中肯定有一個人申請
Harvard。就算他知道自己肯定不會被
Harvard錄取,也
會去把它加在自己的學校列表裡面。他會想,試試嗎,就算是落榜了,也不會不死人的,申
請
15所學校和申請
16所學校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於是,每年
Harvard都至少要收到超過
2000
的中國學生的申請材料吧。你說,就算我透過一個月的努力,終於明白了,原來
Harvard
今年會多招
2個國際學生,於是我要申請
Harvard,這會有什麼實際意義嗎?
…88 …
太傻十日談——太傻網出品
“更可笑的事情是,中國學生在選校過程和套磁過程中,都不約而同地、自以為是地
把收集教授資訊作為第一目標,他們都認為,要是我發現某個教授今年有比較多的獎學金,
比較多的招生計劃,於是我就可以主攻這個物件,這樣會有更大的成功率。於是大家都會
拼命去收集這類資訊。還有不少人給教授發無數郵件,詢問獎學金情況,問是不是招人,
招不招中國學生。於是,教授的郵箱裡垃圾郵件成堆。我以前也總是做這樣的事情,但是,
第一次申請失敗後,我就在想,就算我知道了某個教授要招人,又能怎麼樣呢?我還有很
也無法知道的事情——比如他是不是已經有了確定人選了,比如他是不是根本就沒打算招中
國學生,比如他要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具備某些特殊要求。就算你把這些資訊都弄到了,
你肯定只會有一個結論——這個教授,不適合我申請。”
太傻笑著點點頭:“事實上,這是一個本質上的誤區。很多人認為,在申請中,資訊很
重要。這句話本身當然是對的,但是,他們並不能真正理解資訊的價值,這種學校資訊、
教授資訊,不是給他們確定申請學校用的,是給他們確定自己的定位用的,而且,我們很
早就說過,這個定位,不是申請學校層次的定位,而是自己專業上的定位,而這個定位是一
個很簡單的過程,對嗎?”
我很重地點了點頭:“對,這是一個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