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上班可以喝咖啡,聽音樂,但絕對不會容忍製造精度低於質量標準要求的產品出廠。

管理風險,需要倡導加法。倡導加法,就是倡導認真,一絲不苟的做事風格;倡導執行,不打折扣的行事態度;倡導死板,依步驟、工藝、規則、制度行事的嚴謹文化;倡導按部就班,實實在在,不走捷徑,一板一眼的工作作風。在全球迷戀所謂“高效率”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在擅長做加法不善於做減法的德國,誕生了象賓士、西門子、海德堡這樣歷史悠久成就卓越的公司。

第十六,運用資訊化推動管理

在一次企業高層培訓會上,有一學員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廠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一位庫管員辭職,導致工廠停工一天。因為該庫管員離職後,無人能識別物料,無法正常發料,臨時替代人員進入庫房,望著滿架的物料,竟然一片茫然。請問,怎樣才能留住這樣重要的員工呢?”。

這使我想起一件更有趣的經歷。

一次,我到一國有企業參觀,發現庫房物料擺放整齊,貨架上放著物料卡,記載著物料名稱、數量、質量狀態和進出記錄,一切井然有序,完全符合“定置標準”。當我問到:“你們平時如何發料?”時,隨行廠長似乎明白我的意思。他隨手取下一個物料詢問庫管員,庫管員毫不猶豫地說出:“是A機器上專用齒輪。”看到我滿意的表情,他說:“這不算什麼。”緊接著,他讓庫管員蒙上眼睛,去取回A機器的彈簧物料。不一會兒,該庫管員很順利地取回,勇氣與技能令人歎服。

驚歎之餘,更讓人擔心。如果這位身懷絕技的“勞模”庫管員生病了,又該如何發料呢?整個生產系統因為一個庫管員而中斷的風險隨時存在。在這種普遍狀態下,出現上述老總關心的話題也就不足為奇。

但我覺得,話題僅僅停留在“如何留下骨幹員工”上是不夠的。新的話題還有:“如何減少對‘人’的依賴,以減少風險。”

既然在製造型企業中,對於產品製造過程中的重複性作業,可以透過工裝、工藝、指南、手冊等方式加以固定,減少人為偏差風險,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對於具有規律性的一致性事件,也可以透過制度化、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將設計、採購、生產、銷售、安全、衛生、人事等經營過程中重複性的共性管理要素固定成為制度框架和管理標準;還可以將執行這些管理標準所涉及的崗位職責、工作內容、方式方法、技能要求、考核評價等重複性的共性要素固定成為工作標準,減少“人治”的不確定性。

在企業執行過程中,對於反覆迴圈的流程、程式透過資訊化工具固化流程,就能消除不確定性,增強企業內部執行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上例中,如果企業引入資訊化工具,把庫存物料的位置狀態、數量狀態、時間狀態和安全狀態,藉助於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賦予物料唯一身份證編號,實行四位碼,分割槽設定(區、架、層、號),就能夠根據物料需求清單、工作令、工位Bom(物料清單),找到物料號與貨位號,實現任何庫管員按圖索驥,在正確的時間發放正確數量的正確物料的目的。基於一個管理執行平臺,庫管員的技能要求降低了,停產的風險卻減少了。如此,管理精力不再集中於如何防範“人”的流失風險,而是聚焦在現場管理的規劃、改進和規範上。

第三節 科學的工程(7)

第十七,尋求“風險補償”

一般,企業習慣於綜合運用成本(COST)、客戶(CUSTOMER)、競爭者(PETITOR)、背景脈絡(CONTEXT)、通路(CHANNEL)、能力(包括核心技術能力)(CAPABILITY AND CORETECH)、資本(CAPITAL)、溝通(MUNICATION)、合作(CORPORATION) 8C組合來構建企業發展策略。但是,一個完整的策略不應缺少應變之道。只有補足第九C即補償風險(PENSATING FOR RISK),提高風險應對能力,將“剩餘風險”控制在企業承受能力的範疇,企業才能順利獲得超額回報。

與此同時,風險和機會成為機遇與挑戰的同義詞。風險在9C方面猶如烏雲一般聚集體現,機會卻好似花朵一樣在9C方面競相開放,給有頭腦的企業提供了施展才智的舞臺。善於主導9C的贏家更善於以智取勝,大膽地迎對風險,巧妙地補償風險價值,組合運用對沖、風險定價和套期保值等手段,整合9C內容,從整體上減少“剩餘風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