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注的“花花公子”,從而一次又一次“莫名其妙”地慘遭淘汰。
由於高考的難以把握和不確定性,也由於中國近幾十年的鉅變和缺乏準確的國際化職業資訊,很多中國家長既沒有這樣的“超前”思維,也不具備必要的知識和資訊,因此,無法幫助孩子從小確立奮鬥目標。這種狀況應該逐步予以改變。
美國許多家長比較提倡讓孩子自由發展,這是高度“人性化”社會的表現。
。。
提倡“早戀”(2)
兩種社會狀況都造成了相當一部分人從小沒有理想,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最後他們不幸成為職業場上的“棄兒”。
很多人片面地認為,孩子長大“懂事”以後再選擇未來,選擇職業,這種“人性化”的方式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實際上,明知讓孩子成人以後才開始學習與生存密切相關的知識、技能,才開始訓練本該長期培養起來的與職業有關的素質,難免會使孩子在越來越殘酷的競爭中落敗,屢屢遭受精神創傷,這其實是很不人性化的!同時,讓孩子不明不白、身不由己地一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工作,顯然是更不人性化的!
要讓教育順利地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不妨協助孩子從小設定一個或幾個專業方向和職業目標,在培養孩子具有廣泛的愛好和知識面的同時,逐步形成對某些特定專業的關注,讓他們從小與職業目標“青梅竹馬”地培養一段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發現自己並不鍾情於“早戀”的“物件”,那就應該愉快地鼓勵他們“移情別戀”,儘早“另尋新歡”。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職業意識從娃娃抓起(1)
孩子懂什麼?他們怎麼知道長大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怎麼成為一個理想的人才?
小趙從上小學開始,常常被父親有意識地帶去參加董事會的會議,18歲順利進入摩根斯坦利投資銀行工作。
湯姆9歲立志成為F16戰鬥機飛行員!歷經16年的精密規劃和準備,25歲時,終於如願以償。
高倩五六歲被灌“迷魂藥”,從此“痴迷”當律師,大學畢業直接考入法學院,24歲可獲法學博士學位。
幼時的設計、長久的職業預備期,使他們具備紮實的職業技能,從而順利地邁進社會,成為優秀的職業人才。
我提出童年人生設計的理念以後,有人質疑,孩子那麼小,他們懂得什麼?他們怎麼知道長大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他們知道學法律、當律師是怎麼回事?你讓你的孩子當律師,她快樂嗎、幸福嗎?這就是她想做的嗎?
有人說,我父母都沒有文化,我不是也挺好?大學畢業,讀了碩士、博士,有工作,有房也有車,什麼時候設計過?更有人說,美國人都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是個個都過著好日子嗎?
總之,很多人認為,尋找工作,設計職業,是大人的事,只有大人才懂,孩子根本就不懂。
高二就來美國上高中的小趙,2003年秋天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給我講述了自己有趣的故事。這是一個父親從小就對孩子進行職業啟蒙,使之受益巨大的例子。
在國內,小趙的父親是家大型企業的老總,從小給小趙灌輸很多商業方面的知識,還常常對他說,要上哈佛,要讀MBA。他爸爸工作太忙,經常國內國外到處跑。所以,到了放寒暑假的時候,他爸爸就想辦法帶他一起出去,以便有機會和他多呆一些時間,也著意給他一些商業方面的薰陶。從他七八歲開始,他爸爸就有意拉他去參加會議,包括董事會的會議。在董事會上,爸爸給小小個子的他搬來一張大椅子,讓他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聽一幫大人“吵架”。他說,從小在那樣的環境里長大,使他知道,要辦成一件事情實在不容易,也知道了作為一個商業管理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是什麼樣的。他在爸爸的影響下,從小就有了要讀最好的大學,要上哈佛MBA,要經商的思想。
小趙從小培養了很強的從商思想。他一入學,很快進入狀態,參加了商學院裡的一個榮譽學生組織。當時有70多人申請,只有15人透過面試被錄取,他是年紀最小的一個。這個組織一般只收三四年級的學生,而他第一個學期就加入了。
入學第一年的聖誕節,他不像其他同學那樣趕著回國、返家,而是留在學校裡,對今後的職業和就業做研究。伯克利有一個幫助學生找工作的服務機構,招聘人員的公司會把招聘資訊發到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