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作業之外,對於“實驗科學”課程,比如生物、物理、化學等,更是要求學生自己進行從原理到設計直到完成嚴密完整的實驗,同時獨立寫出一絲不苟的報告。這樣,才能培養嚴謹的科學思維能力,掌握創造性的研究方法。
化學是實驗科學,雖然不寫論文,但是要寫實驗報告。與中國學校不一樣的是,實驗並不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書中給出的步驟,“依樣畫葫蘆”,實驗報告也不是簡單的填空,而是需要非常詳細的文字性的描述。
這裡舉一個例子,是女兒十一年級上大學AP化學課時做的一次化學實驗。這次是設計一個歷時2天的定性化學實驗來分離一、二、三價態金屬的正離子混合物,要求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提出假設並用實驗去證明,考慮採用什麼反應物,應該產生什麼結果,有時還要考慮實驗潛在的安全問題等。
實驗完成後,要寫出詳細的實驗報告。實驗步驟的設計是最啟發學生思考的,這是一個理論聯絡實際的過程。有些設想,理論上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實際上由於種種原因行不通,這也是不斷嘗試、積累的過程。在女兒11頁的實驗報告裡,整整3頁的篇幅在描述實驗步驟。據她說,實驗常常不會一次成功,有時一個實驗要做幾次、幾天才能成功。
我翻出她當年上高中時留下的材料,看到這一份,把我嚇了一跳,因為這份實驗報告只得了個80分。這個成績對於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