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理局( FDA )也許不讓這樣的藥品進入市場,但是在1930年,這種現象可能會是司空見慣的。至於外科手術技術上的突破,所引起的最具爭議性的可能要數器官移植了。這種手術可以拯救生命,但它卻帶來了道德觀念的問題。那就是當一個病患需要某個器官的時候,他所期望和祈求的器官移植是否是道德的呢?說得更明白一點,那不是祈望另一個人的死亡嗎?

txt小說上傳分享

論文:教育的核心(2)

最後,技術發展的終極也可能是個問題。任何東西發展到適度時都可能是正面的,但是當它發展到極端時,再好的事都可能變成壞事。這裡講的不僅僅是與科技有關的議題,甚至基本的人性也可以用這個道理來概括,比如我們說一個人,是非常好的,十分完美的人,也許就因為描述得過於完美以至於不是真實的。但是我這裡要講的理論是物極必反。舉例而言,為了解決曠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聯軍在日本的兩個城市投下了原子彈。原子彈殺死了成百上千的無辜,也讓更多的無辜深受核輻射所引起的各種疾病的痛苦,直至那個災難性轟炸後幾十年的今天,有些人還在治療中。科學,也就是這裡的原子彈,也許終止了戰爭,但它也終結了許多生命。

的確,“科學,在它解決問題的同時卻產生了更多的問題”是極其難以被辯駁的論點。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來,作文並不只是一個單純寫作技巧的問題。除了具備一定的文字水平以外,還需要思考,更需具備一定的知識。作者必須擁有相當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做到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寫得快,寫得好。

兩年幾十萬字都寫啥(1)

大量閱讀和不斷寫作論文是美國教育中最值得稱頌的部分。寫作不只是單純的文字、論點、論據的合成。實際上,它是糅合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修養、倫理道德於一體的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工作,是很完整的“人文教育”、“素質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高中的英文、英美文學、歷史、政府、經濟、西班牙文和法文等課程寫作論文已不新鮮。但是,你可知連交響樂課、體育課也是要交論文的。

女兒存在計算機裡的314個文件共分為28個資料夾,有西班牙語、法語、英文、歷史、政府、交響樂、體育等課的論文,還有大學申請、來往書信、獎學金申請、懇請老師寫推薦信的信,等等。

高中的文學課,研究文藝復興時期,不是讓學生背幾行詩,讀幾段經過簡寫的作品,而是要求學生讀原著。不僅如此,還要學生們寫評論性的議論文,這就更上了一層樓。這一回,可不是抽籤命題,而是給定了命題,難為學生們,必須閱讀更多的原著,尋找幾種與論文命題有關的作品,並且設法從中找出可以議論的素材。

學過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詩歌,你就得寫一篇讀後感。有什麼比沉浸在文學中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呢?在文學研究中,女兒寫了一篇《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死亡》( 見附錄 ),在文章中,她得出了“文字比任何事物都更為有力”的結論。她的這個觀點很有意思,和我的看法竟然一致。文學使人變得敏感,當孩子們進入了文學的世界時,與文學的力量相比,說教是多麼蒼白無力。

她寫的另一篇《莎士比亞戲劇分析——復仇》,是一個給定的命題。這是必須在讀過沙翁的幾部悲喜劇之後才寫得出來的。

美國曆史這門課在美國高中是一門重頭課,你不上生物、化學、物理課,高中照樣可以畢業,但是,如果不上“美國政府”和“美國曆史”這兩門課,在絕大多數學校是領不到高中畢業證書的。

在美國的高中裡,美國曆史這門課不是教你記住歷史事件及其發生的時代背景,這門課在某種程度上還起了“思想政治”、“道德倫理”和“素質教育”的作用。老師不是滿堂灌地給你講哪年哪月哪日發生了什麼,有什麼人參加,有什麼歷史意義。上課的時候,更多的時間是讓學生們進行討論,抒發自己的看法、感想、理解和認識。老師常常只是當個主持人,引導一下,做些點評。

女兒上的歷史課使用的近1 000頁的課本是留給學生自己讀的,除此以外還要求讀各種參考書、幾本歷史小說,閱讀量很大。

在上完美國曆史有關20世紀20年代的這一章後,照例得寫論文。老師給出4個題目,要求各寫一篇作文,題目是:(1)婦女和少數民族如何參與到20世紀20年代的社會和文化的大變動中去?(2)20年代的本土主義和三K黨的復興及其結局。(3)討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