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尼開始了與影視明星的長期合作,甚至設計了大量戲劇和舞蹈服裝。1982年,阿瑪尼成為自20世紀40年代克里斯汀?迪奧以來,又一個榮登《 時代 》雜誌封面的時裝設計師。
14。亞馬遜網上書店:資訊時代的企業典範(1)
1994年,而立之年的傑夫貝索斯想辭職。
對於一般人來說,辭職並不是件太難的事,到哪兒不是幹哪,只要舒心愉快,有一個比較滿意的薪水,人挪活嘛。
但貝索斯就不能不認真考慮了。
他是華爾街一個大公司的副總裁,掌管著5000億美元的資產,真捨得放棄那常人難以獲得的職位和薪水嗎?
網路世界的神奇力量讓他向上司遞交了辭呈。
貝索斯來到西雅圖——開什麼網路企業呢?
他認真做了市場調研,列出想在網上銷售的20種商品,然後挑選出其中銷售力量最大的5種,並研究出它們的潛力順序:圖書、CD、錄影帶、電腦硬體、電腦軟體。
這個排行榜對貝索斯的決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既然圖書最有潛力,那就應該做圖書生意,可圖書市場現狀如何呢?
貝索斯全方位地調查圖書市場,獲得如下資料:
1。全球圖書多達300多萬種,僅已出版的英語圖書就有150萬種,而傳統書店只能賣新書;
2。圖書是低價位的商品,也便於郵寄;
3。圖書零售業有820億美元的市場。
貝索斯眼睛亮了,他發現了一個足以吸引大量眼球的行當。
最讓貝索斯驚喜的是,幾乎每個商品市場都有零售巨頭,而圖書市場卻沒有。就拿最大的書店巴諾來說,它的市場佔有率也只有11%。他興奮地想,還等什麼,馬上就開網路書店,真正的書市霸主是他——貝索斯。
要做世界上最大的網路書店,需要的資金可不是個小數目。
錢從哪來呢?
貝索斯從朋友那兒籌集到100萬美元,父親把養老的30萬美元也給了他,可缺口還很大。他想到了“賣股份換資金”的辦法。貝索斯寫了一份金光閃閃的公司發展計劃,然後去找對新興網路企業有興趣的投資機構。他遭到了許多冷遇,但最後還是覓到了知音。
貝索斯打電話給KPCB投資公司的約翰?多爾:
“貴公司在網路界聲望很好,我有一個很好的投資專案……”
“完全可以談談。”對方同意見面了。
第二天他們見面了,貝索斯極具煽動性地介紹了網路書店的前景。
“如果由我買下全部股權,”膽識過人的約翰?多爾笑著說,“也許我們會合作得更好。”
“完全可以談的。”貝索斯喜出望外。
最後,約翰?多爾以800萬美元買下了亞馬遜網上書店15%的股權。
貝索斯又來到亨伯?溫布萊德投資公司,見到了亨伯?溫布萊德先生。他坦率地說:
“我必須首先告訴你,我對出版業一竅不通。可是我還要告訴你,我知道我能把書籍引進,我知道我能把書籍提供給顧客,讓他們放棄傳統的書店。我相信能做到這一點。”
亨伯?溫布萊德欣賞地笑了:“可以考慮……”
最終,貝索斯需要的龐大資金全部籌集到位。
躊躇滿志的貝索斯對他的員工陳述經營戰略:“要有最多的品種選擇,要有最實惠的價格,要有最便利的服務方式,還要有最快的服務速度。”
1995年7月,貝索斯創辦的亞馬遜網上書店正式開張了。 貝索斯的戰略落到了讀者看得見的地方:
亞馬遜網上書店一開業,提供的圖書目錄就有110萬種之多,而美國最大的圖書連鎖書店巴諾只有17萬種。
亞馬遜網站上,每種商品上都標有“定價”、“非本公司特價”以及“您會省下多少錢”這樣的字句。網上還有“貨比三家”的服務,只要讀者點選一下,就能看到所選擇的書目在其他書店的價格。當然,總有人喜歡較真。美國《 時代 》週刊的一個編輯在辦公室上網購買一本名為《 冰山 》的書,要美元,郵費4美元;他又讓一個朋友出去到巴諾書店購買同樣的《 冰山 》,結果花了美元……報刊這麼一宣傳,點選亞馬遜網上書店的人越來越多。
14。亞馬遜網上書店:資訊時代的企業典範(2)
不但要便宜,還要快。只要點選亞馬遜書店的網頁,人們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