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雖然拗口畢竟還聽得懂,這“日式英語”,那就完全的不知所云。
事後才明白問題出在學習英語的方法上。在中國當過學生的,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學習英語時用漢字注音,被老師批評,讓拿橡皮擦掉,老師會告訴你那樣無法練出英語的發音。不幸的是日本人標準的英語學習方法,就是這樣乾的。這是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前後,強調英語教育,在全國徵求學習的方法。最後一個曾經因為航船失事流落美國的日本人中標。此人到美國的時候一個英文字母都不認識,於是就用了日文的“片假名”字母來標英語單詞的發音,日本人認為這個方法好,第一是發音符合日本習慣,第二是不懂英文字母也可以學英文了。不幸的是,這種片假名字母裡面只有日文的發音,比如英文中的R音,那是根本沒有的,只能用LU來代替……這種傳統,終於造就了今天只能在日本人之間交流的“日本味英語”。
日本公司八大奇(4)
發現了這個問題,在公司的一次會議上,我就當作笑話把這件事講給其他開會的同事。日本同事也跟著笑。笑完以後,一位德高望重的日本同事語重心長地總結道:“我們現在是在日本,所以,大家在日本說英語,還是請按照日本的發音吧。”
暈……我的英語老師聽到,不知作何感想……
散了,有個美國工程師當場就表態了——我得申請調職——不然等我回去我女兒就聽不懂我的話啦。
第五奇:咖啡罐子喝掉底
在國內聽過一個對日本公司諷刺的說法——在日本公司裡面,飲水機的水罐上要用線作出格子標誌,每個員工一次只能喝一格。這看來很符合日本人呆板而強調細節的性格,不過喝水都這樣定量未免誇張,我覺得這是有熟悉日本人性格的朋友在開玩笑。要真的這樣限制,估計我所在的公司就沒法營業了。
日本的公司員工,平時在班上消耗最大的兩樣東西,就是煙和咖啡。
煙,因為只能去吸菸室抽,又有大量“吸菸有害健康”的提示,有一部分日本人敬而遠之,就是抽的,也很有些禁忌。當年陳祖德和日本棋手下棋,發現他們有個習慣,過濾嘴香菸剩好長一截兒就插到菸灰缸裡,還奇怪日本人為何如此浪費。公司裡日本人抽菸也是這樣,其實,這是因為日本人相信即便是過濾嘴煙,如果煙氣經過更長的過濾通道,也可以危害少些。生活中日本人怕死得很,和窮兇極惡的武士道完全不相干。
可是咖啡就不一樣了,雖然這東西都說有成癮性吧,還沒聽說喝咖啡能得癌症的,所以大多數日本員工都樂此不疲。各公司一般都設有咖啡自動銷售機,作為一個日本工程師,每天消費咖啡五六杯頗為平常。咖啡用水衝的,你喝水都限制那還不影響營業麼?開玩笑說,若想顛覆日本經濟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把喝咖啡的癮君子列為吸毒犯就可以了,那日本各公司必為之一空。
至於日本公司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菸草控”和“咖啡控”,說起來理由也簡單,日本白領階層的加班是驚人的。走在大阪寫字樓最密集的御堂筋大街上,夜幕降臨以後,幾乎每個公司的窗戶都燈火輝煌,哪怕你半夜十一二點去坐地鐵,依然是人聲鼎沸,擠滿了剛剛下班的日本人。日本國土狹小,礦產貧乏,唯一可以來保障其經濟地位的資源,就是人。所以,日本的公司常常透過加班把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在下班時間以後下達新的任務是正常現象。而這種加班,大多沒有加班費。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對日本的白領來說並不是稀奇的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每個公司都這樣,從外國人的角度看,這就有點兒驚心動魄了。
不過,日本人的物理構造也不會與其他人有太多的不同,所以,這種壓力之下,咖啡和煙,就是最好的提神工具。當然,等到咖啡和煙都不管事兒,那“過勞死”的危險就該來了。
在日本的外國人不免評價一句——日本人,活得太累了。
對此,薩還曾有一個誤解,認為日本白領階層抽菸喝咖啡,藍領階層因為工資按小時發,到點兒下班應該沒有這些癖好吧。後來問了日本人才知道,日本藍領階層中咖啡的癮君子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天十幾杯咖啡的大有人在。這是因為日本的藍領階層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所以下了班以後有享受夜生活發洩壓力的習慣。帶賭博的電子游藝廳扒金庫,五花八門的*場所,往往等玩完出來,就到後半夜了……睡眠不足的日本藍領們比如卡車司機為了保障開車時不打瞌睡,最普遍的辦法就是喝咖啡。。 最好的txt下載網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