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國崛起增強了其本身的討價還價能力;另一方面,大國崛起影響世界市場價格,比如世界的糧食價格、資源能源價格等都發生了變化,高油價只是新世界格局當中的一個表現形式而已。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把美元從新千年以來的持續大幅度貶值,看作是舊世界對新世界的一種反應。即,老帝國衰落了,新的大國崛起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在衰落。

從這一背景來解釋高油價,意在說明,此輪油價上漲可以劃歸需求驅動型。如此說來,投機對於高油價的貢獻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果說需求驅動是海浪的話,那麼投機因素僅僅是幾朵浪花。

1992年*同志南巡以後,中國崛起之路進入了加速階段。從原油需求角度來講,中國從1993年開始變成淨石油進口國。印度也在1990年代末期走上了崛起之路。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已經開始在慢慢地影響石油市場。2000年以後,伴隨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的上升週期,以及主要經濟體為了應對世界經濟衰退而實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高增長、低通脹的大繁榮時期。新興經濟體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石油價格也是在這個週期當中出現上漲。

當然,這並不是說供給方面不重要。從供給角度來說,石油經濟危機之後,從1981年一直到1990年代末期,石油價格經歷了長達二十年的低油價週期。由於歐佩克國家在石油危機期間進行了大量的石油投資,開發了很多油田,出現了產能過剩。人為的製造供應短缺必然導致脫離需求支撐的價格泡沫產生。而石油危機時期的高油價也導致需求銳減,歐佩克必須擴大產能來維持其目標收益。當時,亞洲四小龍的崛起還不足以影響石油市場的供求關係。從政治角度講,1980年代以來,國際局勢總體出現了緩和跡象,德國統一,蘇聯解體,世界政治的主導權重新回到了西方國家手中。二十年的低油價週期實際上是對供給和需求的一種共同反應。但是,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改變了這一格局。進入新千年,儘管原油供應也在增加,但是仍然趕不上需求的增長速度。而且,原油供應受到認為的干預和控制,供應的波動幅度很大,不穩定,不確定,也增加了市場預期的不穩定以及價格的暴漲暴跌。

從這兩個角度來說,供給和需求是決定石油價格長期最基本的走勢。應該說,在這一基本動因的支撐下,油價波動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有時甚至導致油價完全脫離基本面。比如,短期內,大量投機資本流入石油市場確實會推高價格。但是價格要持續上漲必然要有供需基本面的支撐。

在本輪油價上漲當中,美元和投機因素以及地緣政治因素對石油價格上漲起到一定作用,但長期來看不是主要作用。如果我們用美元指數把石油價格重新換算一下,就會發現美元貶值對石油價格上漲只貢獻了三分之一,投機雖然在短期內會推高或者抑制石油價格的波動,但是從較長時間看,投機必須要基於它對供求基本面的判斷和預期。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海浪,還是浪花(2)

支援投資者做多或者做空行為的是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金融市場不是看實質性供給與需求有什麼不平衡的問題,而是在於是否形成了預期。一旦供給和需求存在失衡的可能性,這種預期就會被炒作,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題材被拿來炒作。2006年以前,*是一個題材。美國次貸危機之後,美元貶值又成為一個炒作題材。無論是對糧食的炒作,還是對石油的炒作,實際上供給需求沒有太大的變化。問題在於只要這種預期被製造出來了,就會成為金融市場炒作的由頭。很多大的投行製造了這種緊張氣氛或者是高油價的泡沫,他們也從中漁利。短期內,預期發生變化,勢必影響期貨市場內資金的流動。比如當大部分投資者看空市場的時候,資金的流出就會迅速打壓價格。2008年7月11日到7月24日的十幾天時間內,原油價格可謂翻天覆地,先是上衝至147美元一線,之後由於市場擔心全球經濟衰退,需求減少,特別是美國石油庫存增加,原油價格連續下跌至124美元一線,跌幅超過15%。

如果用一個較長的觀察尺度來看,金融市場並不是油價高漲的原因。按照BP公司2008年世界能源統計的資料,2007和2008年金融行業對油價的影響比較穩定。透過對能源價格、非商業投資的淨倉位和待平倉合同三者之間走勢的比較,其結論是投資者沒有增加供需矛盾,他們的投資行為只是供需矛盾的反映而已。不過,在我看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