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被傳播之後,羅森就有點氣急敗壞了。
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記者突然就問到了這件事情:“羅森導演,這些天來你和名字和堯舜禹導演常常被聯絡在一起。”
羅森挑了下眉。
“並且有篇文章裡說,新人崛起令您不安,所以極力打壓他們。”
面對這個不友好的問題,羅森哼了一聲:“我一向是就事論事。堯的電影還非常地稚嫩,很多地方都處理得不好。”
“所以你並沒有把他當成競爭對手?”
“沒有。”羅森說道,“站出來批評他,只是因為我替他的未來擔憂。現在很多影評人都在稱讚他——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影片質量與這些稱讚並不能相配,他就像是被幾根枯木架在了空中一樣的,看起來好像是很受人追捧的,可木頭一倒他就會跌到地面上來。所以,我認為對於新人來講,這現象是非常毀人的,我是很憂慮他的以後。”
記者問:“您如何看待他的這部電影呢?能不能具體再來評價一下呢?”
“對這部電影的評論,我感到我很孤獨啊。”羅森笑道,“每個人都正在極力稱讚,卻只有我認為它並不好。不過,等到再過幾年,熱鬧已經過去,你們回頭來看,重新播放電影,就會懂我意思。”
“那麼,”記者問了最後一個問題,“既然沒有將他看作威脅,那麼作為一個前輩,對於這個後輩有何建議?”
“就是要謙和吧,電影沒有那麼簡單。”羅森道,“他的電影問題很多,但卻似乎滿足於此,聽不進去不同意見。堯舜禹……過去我們曾經有點交集,他也是有些驕傲、自傲的,這會限制他的發展,如果不能改掉這些,命運怎樣就已經是非常清楚了。真的,我很相信性格決定命運,很多例項都可以證明這點,這次似乎可以再次驗證。”
“好的,謝謝羅導。”
“謝謝。”
到了這個程度,被羅森這麼批,怎麼也得回擊了。
於是,陳正直以製片人的身份真名發表了回應:
【對於羅森導演如此關注,我和堯舜禹導演都莫名感(qi)動(miao)。
我們兩個,通宵達旦作了研究,最後還是沒看明白。
可能這就是電影大師吧,每一句重點都與題無關。
你問為何極力打壓?他說電影沒處理好。
你問是否競爭對手?他說替你未來擔憂。
你問如何看待電影?他說他是倍感孤獨。
你問有何建議留下?他說性格決定命運。
對於羅導到底為何閃爍其辭,我們只能認為自己層次不夠。
禪語機鋒,得慢慢悟。
所以,雖然不知應該回應什麼,我們還是隨便回應一下:
第一、電影問題。一部電影好壞本來就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壞(羅森)有人說好(羅森之外的其他人)都是正常的,究竟喜不喜歡還請大家看過之後自己評判。
第二,性格問題。堯舜禹導演與羅森導演確有過矛盾。有人說堯錯(羅森)有人說羅錯(羅森之外的其他人)也是正常的,畢竟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是?
謝謝大家。】
一篇文章短短三百個字,一下點出很多個點:
一、羅森的確非常關注我們。
二、羅森回答閃爍其辭,說明,之前那些都是事實。
三、羅森思維顛三倒四,他就是一個精神病。
四、羅森喜歡裝大師。
五、我們的電影好。
六、我們堯導沒錯。
這一下子又熱鬧了。
陳正直說,一般的人都煩羅森,不敢相信有羅森粉,因為羅森每次新作被罵之後就說評判的人不懂藝術,早就讓人不厭其煩。
所以,受眾更喜歡看正面死磕。換句話說,更喜歡看羅森被嗆,尤其是用羅森本人最擅長的“被罵之後就說評判的人不懂藝術”這種方式回擊羅森。
如果謙虛接受意見,反讓人覺得沒意思。
陳正直的這篇回應,還被看作經典公關。
語言風趣幽默,讓人會心一笑。
很多圍觀黨都表示支援他們。
在新媒體時代,回應太過常規,是出不來“戲”的。
……
——就這麼著,吵吵鬧鬧之際,電影首映到了。
那天早上,鍾揚一看見謝思清就說:“你這個打領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