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和先天性腦癱女兒的退休職工林靜端;有44年來贍養10位親友長輩的年已70歲的貧寒農民歐陽名友……他們身上都閃耀著一個“孝”字。在他們看來,為人子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身體力行的義務。
表彰敬老愛親的孝道典型,在當下,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開展孝道教育,則是擊中時弊,捍衛正義與人性,喚醒後代子孫良知,構建代際和諧、社會和諧的有效舉措。
實踐證明,倡導孝道教育將促進中國特色的、和諧的、精神家園的建設。儒家之孝,演繹成五倫之孝,推家及國,以孝齊家,以孝治國,達至和諧大同。應該說,這是將家庭和諧與社會和諧高度統一的思想精華。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根基,家庭和諧與社會和諧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當代年輕的孝子們都深諳家和萬事興的道理,面對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艱辛,他們挺身而出,遮風擋雨,無怨無悔。他們堅信,靠自己的雙手打拼未來,定能贏得和諧幸福的明天。
大力推行孝道教育,弘揚中華文明,早日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理想境界,在世界之上聳立起中華民族共有的、和諧的精神家園!
《孔子家語》雲:“樹欲靜風不息;子欲養親不在。今始知椎牛祭墓,不如雞豚之奉於生前也。”其言與《孝心不能等待》同意,真誠地告誡人們,盡孝一定要及時,不要在父母去世之後,追悔莫及!誠哉斯言!
梅汝莉;北京教育學院教授,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曾獲得全國及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現擔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等社會工作。所撰《中國科技教育史》,1992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被評為全國第三屆優秀教育理論圖書一等獎。主編《中國教育管理史》,1995年海潮出版社出版。撰寫《中國教育通史》書稿21萬餘字,該書被評為吳玉章學術獎一等獎。1998年以前教育科研論著共獲得省市以上獎約12項次。
(注:黑框部分為文言文字、古文或系統不能夠識別的偏旁;給您閱讀帶來不變;敬請諒解。)
心靈深處的迴響——讀者看《孝心不能等待》
昨晚讀到凌晨五點,今晚處理好雜務趕緊回家,一氣讀完,數次流淚,心靈震撼,心情沉重,諸多感悟。謝謝你用真情和淚水,用你最真誠的心靈感受,為當今社會貢獻了一部最人性的精神食糧。它是教育我們這些子女們和我們教育我們的子女一部最好的教科書。父母為我們付出太多太多,而我們對他們的盡孝太少太少,這句被人經常掛在嘴上的話,實際很少有人用心去體會。人老了都會去世的,但子女對父母盡孝幾份?《孝心不能等待》真讓人內心震撼,對世人有極大的教育意義。
今天午後,我去經典書店尋寶,無意間看到了您著的《孝心不能等待》,急急買了下來,正看著,很感動,您多保重。
昨晚一口氣讀完了您寫的《孝心不能等待》,深深地為您對母親的深情和對人生的思考所感動,謝謝你用自己飽含熱淚的筆觸記錄下了這段所有為人子女都會經歷的心中歷程,我相信其中閃爍的人性的光芒會打動和點亮一切有良知的人心。孝心不能等待,愛心同樣不能等待。今天是全國哀悼日,我的雙親已逝多年,由於難以言說的原因,他們走的時候我都不在身邊,他們的逝去帶走了我“家”的概念和“根”的感覺,也時常帶給我良心的考問。因此,深深理解你現在的感受。
今天是全國哀悼日,我又在讀《孝心不能等待》,我也在為伯母祈禱!媽媽的長夢,只裝著兒女,媽媽帶走的故事,維繫著58年的愛巢,媽媽生命中最後的淚花,浸泡著對舅舅無限的內疚。這就是仁愛,這就是慈愛,這就是至愛,只要生命尚存,友愛就會充滿人間,哪怕最後的一瞬,這就是善良,一個偉大母親的別名,她不僅屬於親子親女,她屬於人類,屬於一個民族的傳承,屬於不能等待的天下兒女!
《孝心不能等待》看完了,其間幾次落淚已記不清楚,您所經歷的我正在經歷,五月是最令人傷心的,我媽媽是1979年5月29日去世的……
昨晚開完會之後,我讀了《孝心不能等待》。她訴說了我們失去父母者內心深沉的哀悼。她是一本獨特的、十分有價值的抒發親情的珍貴書籍,在中國乃至世界當代文學史上將佔一席之地;同時具有非常重要的記錄當代中國人深厚充沛感情的史料價值,不可多得。讀著書我的心流淚,其中之一對書中“媽媽的廚藝上不了有檔次的宴席,但我這個遊子卻常常想吃上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