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在親密接觸中各自更加獨立,更加保持各自的情操和特性。婚姻是分工與合作並存的制度,夫妻雙方需要奉獻和相互關心,為彼此的成長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標,是讓雙方在婚姻中同時得到滋養,推動兩顆心靈共同成長。在這個世界上,自己是唯一能為自己的快樂負責的人,沒有人比你自己更能帶給自己快樂。所以,在我們渴望愛和被愛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也有能力獨立生存,並接受所愛之人的獨立性,否則,就會給親情和愛情帶來危害。
有一位媽媽,一直為女兒婚姻的不順煩惱。女兒結婚兩年,一直不能和丈夫和睦相處。因為女兒認為丈夫是自己千挑萬選的結果,自己把生命的一半給了他,他就應該承擔起自己的這份深情,並且努力做到完美。結果這個女孩的婚姻充滿了批判、掌控和吹毛求疵,家庭氣氛自然也就缺少和諧安寧。
實際上,這位女孩的母親在自己的婚姻中,就一直是個不能在感情上獨立的女人。在這個女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示範就是自己的完整要靠丈夫給予。所以,一直以來,很難給孩子源自於成熟母親的信心十足的支援。她給孩子示範的愛,就是夫妻永遠粘連,讓孩子以為那種彼此糾纏不清的生理上的親密感,就是愛情,導致孩子在婚姻中個人和他人之間的界線模糊不清。
在我們受教育的生涯中,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建立科學健康的婚姻關係,我們只是依據媒妁之言或者憑藉戀愛的火花走進婚姻。夫妻雙方都從各自的家庭中,帶來不同的習慣和規則。所以,雙方還需要在婚姻中學習如何放棄控制、批判和埋怨,在互相肯定的空間裡,互相包容,達成共同的協議,形成一個新的良好的家庭系統和規則。接受別人與自己不同的能力,是基於個人的獨立程度,兩個獨立的人才好悅納對方。
這是我們建立婚姻的重要基礎。
一個婚姻如果在建立之初,就能真正建立一份成熟的婚姻之愛,那這個婚姻日後產生危機和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一對關係良好的父母是家庭所需要的,也是孩子們所需要的。只有父母雙方自身擁有相當的愉悅和安全感,才能安心地撫養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一首論婚姻的詩《先知》,詮釋了健康的婚姻關係。
你們的結合中要保留空隙,
讓來自天堂的風在你們中間舞蹈。
相愛但不要製造愛的枷鎖,
讓愛成為你們靈魂兩岸之間的海洋。
倒滿彼此的杯子,
但不可只從一個杯子啜飲;
分享你們的麵包,但不可只食用一個麵包。
一起歡樂歌舞,但容許對方獨處,
就像琵琶弦,雖然在同一首音樂中顫動,卻是各自獨立。
交出你的心,卻不是給對方保管,
因為唯有生命之手能容納你的心。
站在一起卻不可太過接近,因為寺廟的樑柱分開聳立,
橡樹與絲柏也不在彼此的陰影中成長!
這和詩人舒婷的愛情詩《致橡樹》是一樣的境界。
婚姻關係中的相愛,有賴於雙方的自愛。真正的愛尊重彼此的獨立,並敢於承擔分離。如果做媽媽的懂得珍愛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那麼,面對丈夫和孩子時,就不會因為心靈空虛,而想過分依賴或過度粘連。當雙方感覺自己是完整的個體時,就不會要求對方來填補自己的匱乏,這樣,彼此之間就少了怨尤,而多了肯定。
當然,我們還要坦誠地承認,人對異性的需求多元化,永遠不可能從一個人身上滿足。為此,我們要儘可能地遵守婚姻的紀律,在自律中剋制自己的諸多本能和慾望,建立並維護健康的婚姻關係,將情感和家庭提升到更高層次,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搭建一個溫暖安全的港灣。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當女人成為母親,花兒便成了樹
醫院的產房裡,一位年輕的媽媽很羨慕地看著鄰床的媽媽把小寶寶抱在懷裡,那份親啊,那麼有感覺地對孩子說著:“你怎麼這麼小啊,寶寶?你長得可真像你爹啊……”那位年輕的媽媽卻很陌生地看著自己的女兒在自己的懷裡睜著眼睛,她甚至疑惑:這個小小的生命是誰啊?自己怎麼一點也體會不到做媽媽的幸福感呢?
她的奶水下不來,她很著急,不知為什麼感覺很想哭,感覺自己很需要被安慰愛撫。她一點也沒有感到自己已經做了媽媽,那個幼小的生命是那麼需要母親的溫暖和愛撫。她的情緒很不好,動不動就流淚,一到孩子吃奶時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