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旨
子夏論君子之容態。
註釋
①望之從遠而望,觀其容。
②儼然端莊的樣子。儼,音yǎn。
③即之就近見之,觀其色。
④溫溫和。
⑤厲嚴正。
析論
世間有些事物是兩面呈現的,這種兩面呈現的方式,有的是美醜善惡的對立,我們對於它,當然要求美執善;但是有的兩面則不是美醜善惡的對立,而是性質相反的對立,不涉美醜善惡的問題。例如陽剛與陰柔,則各具其美,各具其善,一個道德修養高尚的人,往往能夠眾美兼具,眾善並蓄,在不同的時空,會很自然地表現出最適宜的容態。因此他表現在舉止言行上就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君子因為德術兼修,外表上自然產生威嚴,讓人看了會有敬畏的感覺。可是當你接近他時,又會感到溫和親切,再和他交談,又會覺得他言詞非常嚴正,這種不同的變化,正可以說明君子修德習業時,相容幷蓄了各種美善的結果。容貌威嚴,不會是輕浮的小人;溫和可親,不會是殘暴的惡漢;言詞嚴正,不會是逢迎的鄉愿,這些都是構成君子的要件,也是品學修習到極高點的自然呈現,不是一般人能輕易達到的境界。
論語卷·論修養(13)
儒家哲學在鼓勵人能成為聖賢,要成為聖賢,從作為一個君子入手。《論語》中描述孔子的言行容態,都是君子的代表形象,子夏是孔子的高徒,這番對君子容態的描述,應該就是以孔子為物件。可嘆的是這種典型風範,今天社會上受過高等教育,或是在位的人物,又有幾個能夠如此?
問題與討論
1。 試述個人對於生活在現代的君子應有修養的看法。
2。 討論“言行一致”在今日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分享你對現代一些“言行不一”的人的觀感。
3。 古之君子,在儀態上有哪些值得現代青年學習的?
4。 坦然面對及改正錯誤,對個人修養有什麼重要性?
5。 “不固執己見,不師心自用,凡事依照義理,大公無私”的態度,對於決策或執行公共事務有什麼重要性?
6。 試以孔子“君子三戒”的生活哲學,談談自己在現實生活上的心得?
7。 氣節、操守對今日社會有什麼重要性?
8。 何謂“無適無莫”?要如何才能做到?
9。 何謂“君子有三變”?君子真的善變嗎?
10。 孔子何以不答衛靈公的“問陳”?
四、論君子與小人
本單元共選錄十章。“君子”與“小人”二詞,在《論語》有時是從“位”這一外在身份來分別,則“君子”是指有較高的政治地位者,“小人”是指治下的老百姓,例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顏淵》篇);有的是從是否具備“德”這一內在的修養來區分,則“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是指無德敗行的人。
本類選錄孔子對比評論“君子”、“小人”的言說十章。第一章到第四章,可以看到君子與小人人生理想的差異,君子服膺德義,追求美善的意志,成就了他的德行;反之,小人之為小人,便是自陷於利益追逐,而不知道德為何物。君子與小人在人生的志向、理想上的差別,使得他們在行為上的表現,有著顯著不同。第五章到第十章,不妨視為在各種情況下,如為長官、為部屬;或居貧賤、處富貴;甚至與人相處時,因道德的自覺與否而造成行為、態度的對比差異,以及人格、心境的高下之別。
(一)
子曰:“君子喻①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第四·一六)
章旨
孔子說明君子、小人的區別,在義、利的抉擇。
註釋
①喻知曉。
析論
義,也是《論語》中重要的觀念。什麼是“義”?簡單地說,義是合理的行為,恰當的抉擇。然而,怎麼做才“合理”,怎麼做才“恰當”呢?卻是因時因地因立場不同,而有差異的,要拿捏準確,必須有縝密的思考,周詳的觀照。比如說,國家發展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準,是對的。但若不能同時注意到環境保護,甚至忽略汙染問題,以至於禍延下一代,造成未來世代的痛苦,便是不合理。因此,在決定政策之初,便應有長遠的考量。同樣的,一個人追求財富利益,也必須去想到:在追求的過程當中,是否會造成別人的損失?帶給他人痛苦?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