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許多家庭中,公公通常在家庭關係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多領域和形式多樣的。公公起作用的前提是他的權威性,如果他本身並非家庭或社會權威,這種作用就微弱得多。傳統社會中公公的作用多半是潛在的,在當代社會中,公公的作用已有從潛在左右轉向公開干涉的趨勢,但總體看仍是潛在的。這樣的一種角色定位,就使得主動參與到家庭關係衝突中去的錢大伯有了先輸一招的遺憾。
如果說公公的重要性,則是影響天平平衡度的附加砝碼。這個砝碼,加在哪一邊,或者使天平趨於平衡,或者使天平更加傾斜。無論他是潛在的影響者,還是公開的影響者,公公在婆媳關係中都具有相當的地位,因為他的在場對於改變婆媳力量對比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可以說公公是最終決定問題的調解者與左右者。公公根據婆媳在家中的地位而作出行為選擇,平衡二者之間的關係。雖然在情感上,他會傾向於婆婆,但是由於家長的地位與職責,他在處理問題時不能故意偏袒某一方。換句話說,鄉村公公的一個最重要的職責是保持家庭的穩定與促進家庭的發展,這一重大職責使得公公總是在婆媳衝突中扮演一個公正裁決的裁判角色,而從不輕易地參與到“活動”當中。。 最好的txt下載網
衝突與協調——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6)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當錢大伯的親戚朋友和家族成員知道了錢大伯攪和進這起家庭糾紛,尤其是他們夫婦合力對付兒媳婦之後,都紛紛對其做法表示不稱道。甚至,當錢大伯臉上出現了明顯的被大毛家抓撓的血痕的時候,社會輿論也沒有對此表示出同情和支援。這主要是因為錢大伯違反了鄉村公公的公共形象。
在當地村民的眼裡,家庭糾紛如果沒有公公的參與,婆媳之間的矛盾鬧得再大,也只是老孃們之間的“情緒發洩”;一旦有了公公等男性成員的參與,彷彿性質就變了。也就是說,男性如果跑到了家庭糾紛的前臺,就把家庭的統一和團結的理想破壞掉了,而這是家族的團結觀念絕對不能允許的。這就是為什麼當二毛要去報案的時候,其父母會大力勸阻的原因;這也就是為什麼大毛回來之後,家族成員要對其施加壓力,讓其放棄“斷絕父子關係”的念頭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一切都成為事實的話,整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都會因為喪失團結觀念而受辱。但是,上面的故事中,錢大伯家的男人們似乎忘記了這一點,以至於把一場家庭內的糾紛演變成為鄉村派出所參與的公眾事件。
不過,在鄉村,事情的最後解決卻往往需要男人們的參與,只不過參與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讓事情無休止地進行下去,以防止把事情搞大;另一方面,也不能過早地參與,使得事情的矛盾沒有充分地呈現出來,雙方的情緒不能充分地爆發出來,雖然暫時可能使得事情平息了,但是,從長遠看,往往留下了隱患,成為下一次家庭戰爭的導火索。
(四)自相殘殺的妯娌關係
在鄉村社會中,“妯娌關係”比“婆媳關係”更微妙。它既與兄弟關係相處好壞相關,又與長期形成的中國傳統意識相關。在一個家庭中,人們總要分出內外,將媳婦當作外來人,做媳婦的本身也將自己看作外來人,這種情況往往使媳婦從進入一個新家庭後,就存在心理上的特殊性。而同為媳婦的妯娌之間,這種心理上的特殊性也使妯娌關係不同於其他同輩關係。她們既是利益上的敵人,同時,她們又都是家族的外來者,有著共同的遭遇。我們這個故事的起始部分就敘述了這樣一個事實:大毛家和二毛家時而聯合在一起,時而鬧得不可開交,有時候還大打出手。
在農村地區,農民的活動範圍(尤其是婦女在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的半徑很小)也就是他們自己的家族和周圍四鄰,所以他們在判斷許多事情時採用的標準也就與這些人的標準十分一致。社會學上的參照群體理論認為一個人選擇的參照群體就是他自己心理上所認為自己屬於的那個群體,不僅在判斷事物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應用這個群體的價值和規範,而且他比較的物件往往也出自這個群體。按照這個理論,妯娌之間當然可以被當作一個完整的參照群體,相互之間的影響也順理成章成為她們行事的動力。比如,你穿得好、吃得好,我要比你穿得更好、吃得更好;你生了一個兒子,我要生兩個兒子等等。就像搞軍備競賽一樣,個個都在爭強鬥狠。如果哪一###得輸給了別人,自然會暴跳如雷。在上面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就是因為公公多幫助一方幹了一點活兒,另一方就得理不讓人,指桑罵槐,以至於發展到拳腳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