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
一路上英軍部隊望風而降,要麼就是狼狽潰逃,希望能夠跑到海邊,乘船離開印度。只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卻是無比殘酷。印度海域已經直接被中華民國海軍的龐大艦隊給封鎖了,一個英國佬都別想跑。
英國政府已經把印度放棄了,只是拱手讓出又不甘心。但是五十萬部隊丟在印度,也足夠讓英國政府心疼的了。
但是英國政府這次表示決不妥協,結果五十萬英軍成了這次決策的炮灰。
一些英軍部隊乾脆也就投降了,這是一場毫無勝利希望的戰爭,根本沒有讓他們拼命的必要。
中華民國國防軍,一路上一邊清繳英軍和阿三士兵組成的英偽軍,一面佔領印度各個城鎮。
出兵上百萬,自然不是開玩笑的。
如果只是單純的為了把英軍趕出印度,十幾萬部隊實際上就足夠了,但是要控制印度,卻是遠遠不夠的。
中華民國自然不是要直接殖民印度,但是控制了印度城鎮之後,可以更順利的組建印度傀儡政權。
中華民國國防軍所過之處,對印度百姓也是秋毫不犯,並且維持當地秩序和治安,取消各種苛捐雜稅,並且後面還有源源不斷的糧食、藥品援助透過汽車、空投的方式運輸過來,向普通的印度民眾發放這些援助。
一方面大力宣傳,這次戰爭中華民國這次是為了驅逐英軍,是為了解放印度,讓印度成立自己的獨立政府。
印度老百姓自然是歡天喜地,對這些遵守紀律不侵犯平民財產的中國國防軍十分尊敬,並且開始憧憬印度從帝國殖民主義荼毒中解脫出來後的美好家園。
實際上此時的印度,社會問題是非常大的。
國民教育水平低下,而且印度分種姓制度,大量的平民被劃分為低種姓受到歧視和制約,就算是印度獨立了,這些低種姓人口,一時半會也享有不到多少國家資源,依舊會如同後世的印度一樣。
不過這對中華民國來說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中華民國要能組建一個完全聽話的印度政府。
中華民國出於天朝上國,當然也是要教育一下印度統治階級這種不良觀念的,這樣可以彰顯出中華民國的人道主義精神。
英軍一觸即潰,很快印度就大範圍的被國防軍所攻佔。
而在這場戰爭中,印度很多地區也有許多武裝力量趁勢而起,不過都被國防軍給收編控制了。
不願意接收收編的,則採取武力手段進行剿滅。
1937年8月,整個印度基本上都已經被國防軍控制,被稱之為印度聖雄的甘地,在這個時候訪問中華民國,會見了中華民國大總統楊墨川。
不過甘地並沒有受到楊墨川的親睞,因為甘地比較理想主義,從個人角度上看,甘地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領袖。但他絕對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走狗。
所以很快印度政府的首腦人物,楊墨川綜合考慮一番後,甘地家族就進入了視線範圍,這個家族幾代人在反抗英國統治,在印度非常出名,是一個在印度很有名望的家族。而甘地家族這一代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被國防軍從監獄中救出後,有明顯的投靠意向。
聖雄甘地,將成為印度人心中的聖人,但他不會成為印度的統治者。
1937年9月,印度戰場經理了三個月的動盪之後,動亂局勢被國防軍徹底掃除,印度各地冒出的民間武裝也被整編成了印度臨時國防軍。戰爭持續了三個月,印度宣佈獨立,並組建民主政府。
中華民國和英法等國,此時已經是徹底撕破臉了。
貿易直接中斷,但是中華民國根本無所謂,經濟大蕭條過後,本身也沒什麼太大的貿易規模。
雙方在非洲地區,已經抓緊備戰了三個月。
第442章 約旦河的上空
雙方都在瘋狂的備戰,三個月的時間,讓英法美等國埃及地區,集結了三百萬陸軍,一場捍衛歐美非洲殖民利益的行動在歐美各國看來,已經非常重要了。
此時中華民國以狂風暴雨般的攻勢拿下印度,這也意味著中華民國的勢力範圍已經非常大了。
整個亞洲已經都被中華民國所掌控,同時澳大利亞那邊這次卻是沒有響應英國,還開始鬧獨立了。
澳大利亞也已經被中華民國給掌控了,這意味著大洋洲也不再是歐美所控制的區域。
中東地區,中華民國控制了大部分地區。只有阿曼、葉門還在英法手上,但是作為如此靠前的地區,基本上也沒有保住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