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部分

建設起完善的林區設施,然後對林區進行抽砍,人工林種植下去後,可以不斷的抽砍,留下的樹木越來越大。到最後徹底成熟,然後把一片全砍掉,再重新密集種上樹苗,然後每個一些年頭進行抽砍,如此迴圈。

一個林區,可以將林區分成若干個區域進行砍伐、管理。形成每年都有成熟林砍伐,每年都進行補種的迴圈機制。

這個時代的國家,普遍不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建設。

最早意識到森林資源重要性的是英國,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為運輸問題,嚴重缺乏木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開始著手恢復本國的森林資源。

法國、美國、日本,在後來也相繼開始重視森林資源的恢復,而不是粗暴的進行砍伐就了事。

後世中國的森林資源,就是被暴力砍伐太多了。等到出問題的時候再來解決,卻是需要一些時間了。

森林是治山治水的根本性手段,作為穿越者的沈凝雲,很早就提出了森林資源的建設問題。

西北政fu如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反應過來的。

西北政fu多年來,一直都在恢復西北的森林資源。不過此前沒什麼錢,規模也還不夠大。

而現在西北政fu有錢了,規模也正在不斷的擴大。

首先是私人植樹造林有補貼,同時西北政fu進行了立法,保護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而不是砍完就不管。並且什麼地方的森林能砍,什麼地方不能砍有明確規定。

西北的那些林地,基本上全被退耕了。現在的西北,基本上也就保留可以機械化農業,無法進行機械化農業的林地,全部都在植樹造林。

能夠砍伐的林地,也是投入較大資金進行建設,林區公路大量修建,以達到對森林的‘精密化’管理,對森林進行防火、防蟲、施肥管理。

同時成立林業基金,林業基金主要用於:扶持私有林及國有林的造林、撫育、改造、苗木生產、裝置購置、採伐、林道建設、森林防火、技術研究等。

伐木企業稽核也是非常嚴格的,中華民國這個時候的伐木業,基本上都是財團在進行,財團不僅有資本更新伐木裝置,管理、改造森林,也能確保伐木工人有較高的收入。伐木儘管是個體力活,但是木材是現成的,砍伐出來就是錢,所以工人收入不會低。財團是在確保工人收入的前提下再產生盈利的,而不是剝削人口紅利。提高盈利,只有更新技術,提高森林產出以及伐木效率。

洪水、沙漠化、河流含沙量太高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森林資源減少導致的。

而此時的中華民國,也有負責綠化的部門,歷史上的中華民國也是很重視西北等地的綠化問題的,馮玉祥就曾在西北負責種樹。

國會現在每年也都要撥出大量款項,在全國範圍內恢復森林資源。

退耕還林在全國展開,植樹造林的運動也在開展。大量的土地被重新種上了樹苗,大量的森林資源收為國有,財團也經營著大量私有林場。

在大規模的退耕還林的政策之下,中華民國的耕地雖然有所增加,但卻是對外擴張後所增加的。

此時中華民國的版圖是後世的兩倍,但是耕地面積卻依舊只有18億畝左右的規模,大量的耕地現在都退耕了。那些耕地,普遍都是因為從事農業活動會導致個人產值太低。另外則是生態脆弱的地區,就算是可以農業機械化的土地,也退耕還林了。

植樹造林,為中華民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這個時候的中華民國人口多,而生產力又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要走個人高產值的路線,就必須有很多這樣的就業崗位出現。

機械化農業、流水線工業製造,讓一個人可以做過去幾十個、幾百個人才能完成的生產工作,也就可以養活大量的人口從事其他的活動。

所以現在中華民國有錢搞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也有錢對林區進行精密化的開發。政fu和財團的林區投資,花錢根本就不眨眼的。

這個時代的中國儘管經過數千年的農業開發,破壞了很多森林資源,但是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以南區域的森林資源卻還是非常豐富的,沒有遭到大規模的粗暴砍伐。

這些森林資源都被保護了起來,也不允許任何人進行暴力砍伐。

中華民國現在的生態保護區是到處圈,大量的原生林被保護了起來。有些原生林比較多的地方,開發價值比較大的可以進行開發。沒有原生林的地方則是大量人工造林,這些人工林長成之後都是可以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