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可以投入到看上去很浪費的行為上去。
戰爭,則是最浪費勞動力的行為。
工業化的時代,相當於就是少部分人的生產,就可以養活大部分人。而這大部分人,就可以投入到戰爭當中。
而在和平年代,則是投入到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上。例如農業機械化投入很高,收回成本要不少年頭。有些生產用上自動化,甚至是上百年都收不回成本。但是這樣的高階生產力普及,卻是增加了就業崗位。而且這些生產力普及之後,就進一步的減少商品生產所需的人口,從而將更多人從商品生產中解放出來。
那些從商品生產中解放出來的人口的勞動力,就成為了可以揮霍的部分。只看揮霍到什麼地方去。
可以揮霍的勞動力資源越多,戰爭能力越強。
所以後世的很多歐美國家的人,很多人甚至是不幹活的,或者一天只工作幾個小時。因為他們將大量勞動力揮霍到奢華的生產力提高上,那些高成本的生產裝置大量被製造出來,使得整個國家可以用非常少的人口從事生產,就能供應整個國民的所需。
所以這個時候的中華民國,實際上是有大量的錢可以揮霍的。但是揮霍錢,則是要有技術的。
窮奢極欲,那是愚蠢的人才會做的事。
中華民國現在揮霍錢的主力軍就是財團和政fu。
目前財團的盈利,以及政fu的稅收,主要是揮霍到了教育、社會福利、農業機械化、工程機械製造、科研、軍事、生態保護、這幾個方面。
教育的高成本投入,堪稱奢華,是揮霍錢的主力軍之一。
養老、醫療、失業保障這些社會福利目前也做到了世界第一,每年也能揮霍掉不少錢。
農業機械化、工程裝置製造、流水線裝置製造,這些對於一些人口紅利很多的國家來說,實際上是沒有任何動力的。因為靠壓榨工人就能賺到錢,何必提高生產力?中華民國這個時候卻是不斷的製造大型農機、大型工程機械、最先進的流水線生產裝置等等,精密製造業運轉不停,財團每年的盈利,將近一半砸在這上面。
所以財團雖然在壟斷市場,在市場上逐利,每年賺取大量財富。但是這些財富卻被用到了合理的揮霍上,繼續提高了生產力,使得國家和民族進入良性迴圈。
科研和軍事則是必不可少的,關乎民族前途,所以這方面也大量揮霍人力、物力,科研方面極度重視,每年在科研上花的錢如長江流水一般浩浩蕩蕩。但是回報也很豐厚,大量先進技術被研發了出來,技術水平將歐美越甩越遠。在充足的財力保障下,加上沈凝雲提出的科研方向,科研速度就像是坐火箭一般。
軍事上的揮霍還算不上,現在沈凝雲也在精打細算的進行軍事投資。軍事投資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中華民國必須擴張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才能支撐得起工業化之下的各種揮霍。現在中華民國的軍事,因為建設上還未完成,還沒有達到可以大量揮霍的程度。
環境保護、治理山河則是關乎民族前途的事業,而且可以減少災害的發生,自然也是可以揮霍的地方。
揮霍的專案多了,如果揮霍不當,自然也就缺錢了。
就如後世的中國,很多地方都是揮霍不當的。房子拆了蓋,蓋了拆,使勁的折騰。卻沒折騰對地方。
該揮霍的地方是要揮霍的,而且還要追求卓越。就如生產方面,就是用最先進的生產裝置,投入大一點無關緊要。例如城市防洪系統,只要擋住洪災,投入大一些也無所謂。生態環境的保護,汙水處理就算要投入不少錢,但也可以接受。
根本性的問題,就是民力!
如何全面的調動人民的勞動積極性,如何分配好民力,是治國者的基本功課。古代老祖宗也意識到這個本質問題,提出要體恤民力。因為那時候的生產力較低,當時的人口雖然比較多,但是是農業文明,民力一旦揮霍過度就會造成生產不足,天下也就大亂。
工業化之後卻是不同了,少部分人生產就能供應大部分人的消耗。大部分的民力也就可以使用到各個方面。
該節省的方面,也就是房地產方面。
後世的美國,大部分民房實際上都是木構的,而且那板材之薄,簡直喪心病狂,用掃把在天花板上用力捅一下,就能捅出一個洞出來。如果是小偷要進去,根本就防不住。但是美國國民收入高,而且可以持槍,小偷也很少。那種木頭房子,建設時根本不需要多少勞動力。勞動力就被大量節省下來了。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