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3部分

歐洲市場上出現了這樣的怪情況,美國商品反倒不怎麼受歡迎,而中華民國的商品卻是比較受歐洲人的歡迎。

中華民國透過進口歐洲的鋼鐵,也為中華民國的各個行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供應,普通鋼鐵這個玩意這個時候在中華民國也已經算是一種原材料了。中華民國則把鋼鐵煉成大量的低合金鋼,造出載重量更高的汽車之類的生產工具,以及用低合金鋼建設橋樑等設施,這種低合金鋼雖然成本更貴,但長期來看,用來建設一些基礎設施更加節省成本。

中華民國的鋼鐵產量,上半年已經突破5000萬噸,這一年妥妥要突破1億噸的規模。加上進口鋼鐵估計會有兩千萬噸左右,中華民國可以擁有1。2億噸的鋼鐵。

中華民國的鋼鐵生產總量,比歐洲和美國加起來還要多,甚至是全世界其他各國的鋼鐵產量加在一起,都沒有中華民國的鋼鐵產量高。

這樣的情況太正常了。

其他國家生產出了那麼多的鋼鐵也用不掉,因為他們的市場就那麼大,人口就那麼多,能消費的鋼鐵商品有一定數量,而能建設的基礎設施也不如中華民國龐大,本身鋼鐵用不掉的話,生產太多也就是要虧本的。

另外,歐美各國的鋼鐵生產技術也比較落後,現在還是平爐鋼。中華民國的鋼鐵則是轉爐鋼,除了之前發展出來的頂吹技術外,現在又出現了底吹技術,而中華民國的鋼鐵生產公司,正在研發頂部、底部複合吹氧技術。

美國最大的鍊鋼爐,這個時候才剛剛突破一千噸的程度,而中華民國的轉爐已經發展到了三千五百噸了,正在研究四千噸級的鍊鋼爐。

所以中華民國的鋼鐵價格,實際上是比歐美要低得多的,鋼鐵工人的工資雖然還沒有歐美的高,但是福利卻是比歐美的好,綜合下來收入反倒是比歐美的鋼鐵工人高得多,最主要的是中華民國的鋼鐵工人日子過得安穩。

這種頂部吹氧的轉爐鍊鋼技術,這個時候也傳到了歐美各國,被那些特務間諜發現了。起先歐美各國並不重視,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種技術的成本優勢,後來才知道吹氧技術的好處,所以歐美現在也在研究頂吹技術,不過起步已經比中華民國晚上很多了。而且這種技術,如果沒有足夠的引數,比不是那麼容易能摸索出來。

所以歐美到如今,還沒有把技術研究透徹。

而在石油出口方面,中華民國和美國的石油價格戰卻是愈演愈烈,雙方都在不斷的降價,以追求佔領更大的市場。

結果就是,中華民國的成本更低,美國人自然爭不過中華民國。不僅是煉油成本更低,而且中華民國還可以利用各種煉油的副產品,透過副產品的盈利攤低成本。加上中華民國的遠洋油輪噸位更大,運輸效率更高,所以美國的石油也很難和中華民國的石油在國際石油市場上進行競爭。

而在南美和加拿大,則是美國的石油佔據更多的市場。但是也有相當的一部分市場被中華民國的石油給佔據了。

歐洲實際上就是最大的石油市場,歐洲各國基本上沒什麼石油產出,所以中華民國的石油和美國的石油在歐洲市場上鬥得難捨難分。美國石油儘管在價格上無法和中華民國的石油展開競爭,但是美國人畢竟還是有更大的渠道的。

歐洲人更喜歡中華民國和美國在石油上面打價格戰,所以兩國的石油提煉後基本上在歐洲市場上是平分秋色。

戰後搶佔最瘋狂的無疑就是遠洋運輸方面了,美國和中華民國都在瘋狂的搶佔世界海洋運輸市場。

這個市場最終的結果就是被中華民國硬生生的搶下了半壁江山,將美國人甩在了身後。

中華民國的遠洋運輸商船噸位已經上升到了1000萬噸,也就是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噸位差不多。

但是這些排水量的商船全都是最先進的商船,運輸能力比英國人在一戰前的海洋運輸能力還要強大得多。

英國現在也還有幾百萬噸排水量的商船,加上美國也瘋狂製造商船,世界上的商船噸位迅速上升,市場很快就飽和了。

這個時候中華民國依舊在不斷的製造商船,中華民國的商業之類的需要大量的商船對商品進行運輸,也需要運輸大量的原材料。此時世界的局勢已經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模樣了。

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在建設、產出,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商船在中華民國和經濟殖民地只間運輸商品和原材料。

加上向國際出口商品,運回原材料,都是要有商船的。

美國的那些遠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