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成為了未知數,特別是美國財團的立場也不好琢磨。
對於這個問題,遊浩瀾對沈凝雲說道:“正所謂人窮志氣少,德國人現在揹負著沉重的賠款,別說什麼稱霸世界,就是讓德國人稱霸歐洲,德國人也願意和羅斯柴爾德財團再次撕破臉。至於美國財團願不願意那不重要,只要我們願意做德國人的靠山,德國人就有足夠的底氣。”
遊浩瀾的話讓沈凝雲豁然開朗。
沒錯,美國財團未必會在這個局勢下和羅斯柴爾德財團撕破臉,從而便宜了中華民國,但是德國人不同,德國人現在揹負著沉重的賠款,仇恨的種子已經種下了,戰爭只是必然的結果。
也許在德國人還能吃飽飯的時候,一切都還好說。
然而不管是美國還是中華民國這樣的經濟模式,都是不可能永遠保持繁榮的,繁榮的經濟背後,必然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大蕭條。
而當經濟大蕭條的時候,德國當前又是用美國的貸款進行發展。一旦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德國人的經濟也會被綁架,因為美國人的貸款將會被掐斷,同時德國人還要向美國人還錢,到時候德國的經濟陷入大蕭條的話,德國容克財團只需要扶持一個希特勒這樣主打復仇牌的傢伙上臺,馬上就可以引爆歐洲戰亂。
德國人這一代人因為戰爭,損失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所以現在繼續打是不可能的。下一次戰爭,將是德國新一代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之後。
隨著德國容克財團的實力的增強,他們不會繼續容忍被羅斯柴爾德財團所壓制的局面,原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無非就是德國容克財團在和羅斯柴爾德財團之間的較量。羅斯柴爾德財團也被證實了其軟弱性。
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法能對德國採取縱容的綏靖政策?無非就是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向容克財團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協。後來德國有無意進攻英國,想和英國何談,然後進攻蘇聯的時候,英國又變得像是被殺了爹媽一樣開始誓死抵抗了,無非就是德國人開始屠殺了大量的猶太人,羅斯柴爾德財團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操縱著英國走上不顧一切的和德國對抗的路線,而那一時期的英國,所謂的民主也被法律修改後搞得蕩然無存,變成了和法西斯一樣的獨裁製度。
不過最後英法還是贏得了真正的勝利,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從霸主的位置上被拉下去了,英國和法國也趁機成立了民族財團。
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衰弱,也是不可改變的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的工廠、村莊、城鎮都沒有遭到戰爭的破壞,死的只是近一代的年輕人。
但是人可以再生,可以長大,人口的創傷只需要時間來修復。
德國容克財團被壓制,也只是暫時的局面。
所以挑動德國的野心,也是讓歐洲發生動盪的主要可能性。而要想讓德國人挑起戰爭,那麼首先就要讓中華民國在其他國家看來,從一個激進擴張的國家,變成一個守成而不進去的國家,從而讓德國人產生輕視。
對此中華民國實際上已經付諸行動,那就是大裁軍。
裁軍計劃完成後,中華民國的陸軍將只維持在130萬的規模,還不如一個小小的波蘭,一個小小的波蘭就已經有兩百萬的軍隊。
美國則作得更絕,陸軍只是隨意的保持在14。5萬的規模。因為美國有天然的大洋作為戰略緩衝,所以沒有什麼外部威脅,自然也就能將軍隊維持在這樣一個非常小的規模內。
中華民國如今是一個龐大的國家,起碼的國防還是需要的。而且邊上還有蘇聯這樣一個能夠構成一定威脅的國家。所以上百萬的軍隊還是必須維持的,否則就會出現危機。因此軍隊削減到這個程度是不能繼續再削減了。
當前要做的,則是參與到瓜分德國利益的行列當中去,那就是向德國提供貸款,這樣可以讓中華民國擁有資本上的回報。
中華民國在資本上自然是不缺的,現在印鈔機可以隨便印刷。而因為工業商品的大量出口,這些貨幣又擁有實際購買力,因此又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華民國可以插手到對德利益的瓜分之中,這種貸款實際上就是瓜分利益的一種方式。
儘管掠奪效率還不是很高,但是卻可以綁架德國的經濟。
羅斯柴爾德財團此時與中國民族財團已經達成了協議,將世界劃分為東西方兩個粗略的界限,然後雙方資本各自維持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向德國貸款方面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畢竟德國容克財團在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