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能生產效能如此優秀的拖拉。英法如今只能生產一些效能比較低的拖拉。如果沒有中華民國的拖拉做對比,那麼肯定會受到市場的歡迎,但是一對比之後就出問題。
因為中華民國的拖拉大量出口歐洲,所以歐洲各國的拖拉制造業也變得難以發展了。歐洲人可沒有什麼艱苦奮鬥的精神,沒有市場的支援,歐洲的拖拉制造業想要扳回劣勢並不是以那麼容易。不過拖拉也不是太複雜的東西,德國人的拖拉制造技術還是比較過硬的,只是一時之間產能也不如中華民國那麼高。
中華民國的拖拉制造業,已經基本上滿足了本國的需求,開始走向大量的出口,因為中華民國的資本大量注入經濟殖民地,所以亞盟各國的拖拉進口數量比歐洲要龐大得多,這得益於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中華民國向亞盟各國出口沒什麼關稅。
1922年的******國慶,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則再次宣佈上調最低基本工資,最低基本工資從之前的每個月70元,上升到每個月100元。
這樣的工資上調,雖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更多的是用工成本的上升,普遍的工資提升所導致的結果。
普遍的工資上漲,則是因為用工市場的不斷擴大而造成的。因為這個時期,中聯儲大量放貸,讓經濟無比繁榮,大量的投資都在建設,並且催生了大量的經濟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工地上的工人工資不斷上漲,如今工地上的普通工人,就是最低階的搬磚工人,工資也都上漲到了一個月160元左右,如果是技術工則更高。
普通工人的工資上漲意味著就業形勢良好。
中華民國能在輕工業和汙染型產業大量分包給經濟殖民地發展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就業率,則和大量的建設活動和消費活動有關。
建設活動就主要以道路為主,大量的商品消費已經原材料的運輸,讓鐵路建設再次受到市場熱捧,大量的民資都將錢投入到了鐵路建設當中。而大量的汽車消費,則催生了大量的公路投資。
城鎮化,又帶來了城鎮建設專案以及房地產。
大量的建設專案出了工地上需要工人之外,還有鋼筋水泥、建材的生產也愈加龐大。工人有了收入,則又進行大量的消費。
汽車、房子,以及電器等生活用品的消費量不斷上升,又帶動了製造業,以及各種建設活動。
如此形成了一個經濟迴圈圈。
只要財團的建設專案還沒有建設完,市場消費還沒有飽和,就可以不斷的迴圈下去。
至於建設什麼的所需的錢,根本不是問題。中聯儲的印鈔二十四小時運轉,不斷的向外貸款。
雖然貸款在不斷的發放,但是貨幣卻依舊還是比較堅挺。上升的主要是食品價格,但是工業產品的價格卻是沒有上升多少,汽車的價格甚至是在下降。
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個月100元,普通工人的工資,已經略微超過英國普通工人的工資水平。
英國人的普通工人,很多甚至是沒有這樣的收入。
而收入更高的技術工人的數量則在不斷的上升,個人產值也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而發展。
這也意味著中華民國正式在國民個人產值方面開始超越英國。此前因為生產力不夠普及而已,現在投資額度十分龐大,所以生產力在迅速普及。
中華民國的老百姓也切身感覺到了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不過也有一些抱怨,說食品價格上漲太快。
問題是食品價格是必須漲的,畢竟那些生產肉類和蔬菜的勞動者也是要賺錢的,如果以及很便宜,那些群體的收入就跟不上了。
這一年的國慶,中華民國全國上下的消費量也是猛增。僅僅第一天,就賣出了三百萬輛家庭汽車。
隨後天的假期,一共賣出了八百萬輛家庭汽車。西北各省因為發展比較早,所以汽車方面都在換代。很多換掉的二手汽車還是能開的,所以都被大量賣到了那些經濟殖民地。
民眾因為收入的增加,進而也在瘋狂消費。
各種各樣的消費,讓民眾的生活迅速富裕起來。這樣的經濟局勢,簡直無比繁榮,讓世界各國都為之震驚的繁榮。
世界上很多小國,以及那些被殖民的國家,都盼望著能夠搭乘這輛戰車。因為那些國家的統治者都羨慕那些成為中華民國經濟殖民地的國家。或者是那些被殖民的人民,都羨慕那些被中華民國解放的國家。
這樣的繁榮局面,顯然還是可以再堅持個五六年,屆時中華民國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