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6部分

南朝鮮儘管沒什麼礦產,農業資源也不是很豐富,不過人口就意味著有人口紅利的存在,可以進行剝削。

同時朝鮮的那些汙染型產業,也開始要向日本轉移。

日本各沿岸港口,已經正在興建工業區了。那些工業區所生產的,都是一些汙染型產業,以及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

日本被限制了軍工業,所以造船業也不讓日本發展。

造船業實際上也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只不過裡面有一些高階的東西。因此造船業方面,中華民國也開始分包給那些經濟殖民地發展,朝鮮人正好用來幫中華民國建造船隻,那些低階的造船業環節就讓朝鮮人從事,而那些高階的東西則由中華民國來做。

中華民國將那些產業都分包出去,國民也就能從事更高階的產業。高階的產業,然後再配合大量的建設專案來滿足就業崗位的需求。

同時也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教育、受教育,以及家庭生活得照顧,或者去閱讀、旅遊、從事個人興趣愛好方面的工作,國民素質自然也就提高了。而且對於下一代的人才湧現,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很多陰間的鬼雄,也就會更願意投胎到中國。

日本投降對於中華民國來說,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日本的那些科研人員,以及技工,都將被中華民國接收。

日本這個國家,也是有精英人才的。

但是那些精英都跑到中國去的話,日本自然也就失去了希望了。就如同古代中國,為了中央集權,將人才全部遷移到首都去。等地方上叛亂的時候才發現,人才全都不在他們的勢力範圍內。

日本人極為擅長測繪,這是他們的長處,自然也可以利用起來。

同時日本海軍積累下來的海文圖之類的東西,也被中華民國華東艦隊接收,也省去了很多時間去積累。

日本這個國家,在中華民國的種種限制之下,已經不可能如同後世那樣重新崛起成為什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因為中華民國沒有那個需求,而美國則有那個需要。畢竟日本離美國比較遠,美國也需要一個走狗在亞洲擴大影響力,對美國進行互補。而日本因為離中華民國太近,中華民國不需要日本承擔那樣的任務,所以日本人不可能成為什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417章 無比繁榮

1922年,隨著日本的徹底戰敗,以及南朝鮮的解放。複製本地址瀏覽%77%77%77%2e%62%69%71%69%2e%6d%65除了印度次大陸之外,亞洲顯得一片欣欣向榮。

各個經濟殖民地因為中華民國的大量資本湧入,生產力也迅速發展。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亞洲人民,都不愁找不到工作。

只要有工作,就可以實現溫飽。

昔日貧窮的亞洲,溫飽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國,隨著中華民國對亞洲確定霸主地位,亞洲各國人民都隨之開始實現溫飽。

實現溫飽,這玩意在生產力發展起來之後是很容易實現的。此前之所以無法解決溫飽問題,一是因為歐美的粗暴掠奪,二來則是生產力還不夠高。

此時歐美已經徹底的從亞洲次大陸之外的地區被掃除,加上生產力有所發展,溫飽自然也就比較輕鬆的實現了。

亞洲人民實現溫飽的背後,主要還是中華民國的支撐。

中華民國的械化農業的不斷發展,讓大量的商品糧得以較為廉價的生產出來,儘管投入比較大,但是生產成本確實降低了,只是回報週期會比較長。

械化農業讓中華民國得以向亞洲各國提供充足的糧食和棉花,讓各個經濟殖民地的人民起碼可以吃飽,可以穿暖。

當然生產力發展到這個程度,人們的追求又不一樣了。

人類的快樂,是需要建立在痛苦之上的。當一個人過習慣了三餐不繼的生活,能實現溫飽自然非常快樂。但是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過習慣了能吃飽飯的日子,那麼他們的快樂便需要更高的追求。

這個時候他們所追求的,就是別人能享有的,而他們卻沒有的,這樣才能讓人變得快樂。

所以那些窮奢極欲的人,到最後卻會變得慾壑難填。因為大魚大肉吃習慣了,最後感覺也就是那樣。一旦正常的物質、精神活動已經無法滿足這些人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往極端的變態方向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統治者,越來越變態的原因。

做為中華民國的真正統治者,沈凝雲卻是出生在一個比較有你文化的家庭,父親沈進文比較精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