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8部分

薏��伺貪��

曾幾何時,還是歐洲人在盤剝中國市場。

而如今,卻是中國商品開始反攻歐洲,能做到這樣的局面,自然也就是因為中華民國在高階商品方面的技術更加領先。

汽車、電器等商品,在歐洲非常暢銷。

歐洲人透過向中華民國出口煤炭、礦石以及普通鋼鐵,用更多人的勞動成果換取的是更少人的勞動成果。

而在這樣的貿易模式之下,歐洲人實際上也不是太過吃虧,因為歐洲人出口到中華民國的煤炭、礦石之類的東西,很多都是在非洲、印度等殖民地挖出來的。大部分都是用殖民地的勞動力,而且開採裝置方面投入很低。

而且歐洲人付出的是地下的礦產,這樣的代價對於經濟殖民地眾多的歐洲各國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有進有出,如此貿易才能長久,特別是中華民國每年還多進口,讓歐洲人在這樣的進出口貿易之下,財富還有所增長。

不過對於歐洲人來說,他們的市場卻是被中華民國的商品大量霸佔,讓他們在高階商品的製造規模上受到了打擊。

另外歐洲人儘管在進出口當中賺到了錢,但是中華民國在海外的收益開始上漲,對於多進口的那一部分,還是可以透過海外收入來維持收支平衡。

第397章 向英國逼宮

在沈凝雲的授意之下,黎元洪很快就對英國政府發動了‘逼宮’行動。{首發}

1921年12月5日,黎元洪授意外交部,向英國政府提出‘重新劃分殖民地利益’的要求。

英國政府對此不得不與中華民國進行了一次無比被動的談判。

談判地點在英國倫敦,中華民國駐英大使館向英國提出了這一要求,而書面上則進行了粉飾,將赤果果的殖民利益要求,粉飾成‘商業利益’的名義。

談判中,中華民國向英國提出,重新瓜分亞洲、非洲殖民地利益,並且提出了中華民國版《世界海軍協議》。

中華民國的主動出擊讓英國頓時失去了陣腳,英國人從來沒有想到過,中華民國會以這樣的方式來獲得海外經濟殖民利益。

不過仔細一想也非常爭產。

這個時候英國海軍明顯不是中華民國華東艦隊的對手,這個時候一旦開打,英國人整個亞洲經濟殖民地都保不住,甚至是非洲殖民地都保不住。畢竟中華民國可以透過陸地進攻非洲,而歐洲各國明顯無法向非洲調集太多的兵力,一旦兵力超過一定範圍,是收不回成本的。

英國一旦和中華民國開打,結局自然是非常慘淡。

然而雙方透過談判,重新劃分殖民利益,自然也就能讓英國減少損失,但是英國也必然將要在沒有發出一槍一炮的情況下,向中華民國妥協。

既然打不贏,自然也就只有妥協了。

英國只能答應中華民國對各個殖民地的利益進行重新的劃分,這樣一來可以避免戰爭的發生,也能讓英國繼續在印度保持統治地位。

中華民國很快向英國提出了具體的殖民地利益劃分政策。

一:英國歸還香港,並解除與汶萊王國的保護國關係。

二:英國退出馬來、緬甸,讓其組建獨立政府。

三:中華民國可在印度、澳大利亞、南非自由勘探、開礦、修建鐵路、港口,並享有免稅政策。

四:中華民國與歐洲貿易保持當前稅率不變。

五:簽署中華民國提出的《世界海軍協議》。

這樣的條件,讓英國政府法有些吐血。這簡直就是要讓英國大出血的節奏。

“香港是肯定要放棄的,汶萊王國只是一個小國家,並沒有太大的殖民利益,也可以放棄。但是馬來和緬甸的獨立,確實會讓大英帝國損失掉每年數百萬英鎊的收入。而印度、澳大利亞以及南非對中國人開放自由勘探、開礦、鐵路修建以及免稅,將使得大英帝國的殖民利益大受影響。不過影響倒還不是不能夠接受,中國人如果在印度進行投資,他們是可以帶動殖民地的一些經濟的,儘管礦產輸出將會免稅,但那畢竟是從地下挖出來的東西。”

英國政府對中華民國提出的各項條件進行了分析之後,認為這個條件對於英國來說,勉強可以接受。

因為馬來和緬甸,中華民國決心要拿下的話,英國是絕無辦法阻擋的。

而答應這個條件,印度和澳大利亞還能保住,同時南非也可以保住。同時與中華民國的進出口貿易此時成為了英國重要的經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