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場經濟危機,也是中華民國在獲取世界霸主地位的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陣痛。
第423章 經濟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來了!
隨著中華民國陷入經濟大蕭條,美國那邊很快也崩潰了。
美國財團實際上並不計劃在這一年將市場高崩,因為美國的市場還是沒有徹底飽和的,之所以沒有徹底飽和,和國際商品市場被中華民國打壓有很大的關係,讓美國的經濟發展不是那麼快。
因此美聯儲的計劃,是在1930年再施行貨幣緊縮政策。
可惜的是,中華民國給美國來了一個突襲。中華民國和美國儘管沒有太大的經濟聯絡,和資本掛鉤。但是中華民國和德國的資本掛鉤卻是非常嚴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中華民國開始向德國提供貸款。
這樣的舉動,讓此時的德國人欠了中華民國一屁股債。
中聯儲突然的貨幣緊縮,也就意味著德國的一部分資金鍊將會斷裂,如果美國這個時候能投入大筆資金給德國人,那麼德國的經濟可能還是能夠穩定的。但是資金量就有點太龐大了,美國財團可不想當這個接盤俠。
於是美聯儲也只能緊急宣佈進入貨幣緊縮階段,掐斷了貸款發放,美國股市隨後直接崩潰,股價一路跳水。
企業隨後大量倒閉。
美國財團,也開始進入大收割的階段。偌大的美國,六年的超級繁榮,讓美國的民資也建設了大量的資產,都是一塊塊肥肉。
經濟大蕭條的到來,讓中華民國和美國雙方都有大量的商品擠壓在倉庫賣不出去。
賣不出去怎麼辦?
傾銷!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於是乎,中華民國和美國兩大工業強國,開始瘋狂的向世界各國傾銷商品。大量的商品以低廉到姥姥家的價格,如洪水一般湧入歐洲、南美、澳洲,加拿大等地。
中華民國的傾銷物件自然還有那些經濟殖民地。
能夠傾銷的,全部傾銷。
儘量賣出去,根本不考慮什麼成本了。
這個時候中華民國和美國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所以這些商品相當於白送給其他國家也沒什麼。
但是其他國家的企業就遭殃了。
其他國家的商品市場也直接被沖垮了,大量的企業因為廉價的商品的湧入而破產,倒閉的工廠遍地都是。
於是,一場經濟大蕭條就這樣擴散開了。
英法的情況還算好一些,隨著英美等國陸續宣佈建立貿易壁壘,將傾銷商品擋在海關之外,勉強讓英法等國的經濟有了點喘息的機會,但是結果也只是苟延殘喘。
德國的經濟,則直接崩潰了。
因為德國和中華民國以及美國的資本有密切的聯絡,中華民國和美國斷了德國的資本輸出,德國人直接沒錢。畢竟德國人每年都是要支付賠款的,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為了恢復生產而進行貸款,讓德國不得不每年支付利息。
所以德國人在一戰過後,儘管工業生產比較龐大,但是日子一直緊巴巴的。
德國人吃不飽飯,這也讓德國民眾有時間去聽希特勒的演講了。而且變得極易被煽動,因為他們迫切的希望擺脫這樣的困境,希望有一個有力的領袖帶領他們擺脫德國的糟糕情況。
中華民國內部,因為突如其來的經濟大蕭條,讓全國上下都陷入了驚慌的狀態。
不過相比美國和德國的社會秩序都被幹擾,中華民國則好了很多。因為失業和破產的人,都跑到民政局領取失業保險金了。
吸取了歷史上美國二十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當中,上千萬美國人飽受饑荒的教訓。沈凝雲在這場危機到來之前,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失業保障制度。
讓失去工作沒有收入的老百姓,能夠每個月領取到失業保險金,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不至於挨餓受凍。
而什麼把牛奶倒進河裡,把穀物拉去燒高爐這樣的情況,在經濟大蕭條中實在太正常了。畢竟那些東西又賣不出去,只能想辦法處理了。
牛奶又放不久,糧食拉去燒高爐,起碼還能回點本。
曾經號稱永遠繁榮的中華民國,這個神話一般的口號,已經完全的破碎了。
大量的老百姓投入股市中的錢都打了水漂,被套牢的極多。這也導致很多民眾抗議政fu不作為。
如今中華民國大總統是共和黨的林長民,這也是中華民國的政黨改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