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2部分

大的高階商品出口,還有各個經濟殖民地向國際市場上出口價格低廉的商品,也打壓了歐美的工業規模。

進而使得這十五年的繁榮期間,隨著中華民國的各項商品產能的滿足,讓老百姓變得極為富裕。收入也不斷上漲,終於是上漲到了1929年最頂峰的階段,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就能高達3000元炎黃幣。

炎黃幣與之前的銀元價值差不多。

儘管通貨膨脹了,但是在耐用品的消費上,反而更加便宜,價格上漲的只是食品等消耗性的商品。

所以中華民國的老百姓變成了世紀上最富裕的,收入已經完爆了英國,並超越了美國。

同期,美國的經濟也非常繁榮,美國人工人的年收入也上漲到了1000美元的地步,這樣的收入相當於是2000炎黃幣,相比中華民國普通工人的3000炎黃幣的收入要低三分之一。

不同於普通工人,那些技術工種,以及各種高階職業的從業人員的收入則更加恐怖。以中華民國300元的標準工資計算,很多工人都能拿到14個月的工資。技術工種,則普遍能拿到18個月的工資。

而那些證券公司的,一年甚至能拿到超過100個月的工資。

大量的中產階級在這十五年的繁榮中誕生,成為中華民國的消費主力。大量的高檔別墅汽車、電器、相機,以及那些名牌服裝鞋帽、手錶、皮包等等,都是中產階級拉動的。

高產階級也湧現出了一大片,這些高產階級,也是貧富差距擴大化的主力。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經濟大蕭條,直接重創了那些高產階級,大量企業破產的背後,是一群群民資老闆身無分文,向政fu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經濟崩潰的導火索,主要是因為商品市場已經完全飽和了。

各種大宗的耐用商品都賣不動了,如果政fu可以宣佈經濟刺激政策,找到新的建設專案,那倒是可以進行‘軟著陸’,但是中國民族財團沒有采取這一手段。而是直接宣佈施行貨幣緊縮政策,進而掐死貸款,不再向外發放一分一毫的貸款。

經濟繁榮的背後,主力表面上看起來是民資。但是民資背後,卻是因為能從中聯儲那裡弄到貸款,或者因為中聯儲向普通老百姓大量發放信貸,如此一來才導致市場上的資金無比充足。

但是銀行不再發放貸款,那些民資的資金鍊直接斷裂。

一邊是積壓在倉庫內賣不出去的商品,一邊是銀行在催促還款,大量民資企業的資金鍊直接斷裂。

進而破產!

中華民國,乃至整個亞洲,大量企業破產的結果就是,一堆的熟透的桃子擺在中國民族財團的面前。

企業破產,不代表那些企業的資產就不優良。

破產的企業將被銀行清算,資產也就歸銀行所有了。銀行則是中國民族財團掌控的核心產業。

這意味著,中華民國可以在經濟大蕭條過後,將那破產公司的產業都變成財團的資產,然後可以對這些資產進行清點。

優良的資產留下,不良的資產可以進行改造,或者先留在手上等經濟復甦了再賣掉。

那些優良資產經過整合之後,再對一些倖存下來的優良民資進行收購,馬上就可以形成一個超級壟斷財團。

從新恢復1914年之前,中國民族財團對各個行業的高度壟斷狀態。

1914年之前的的中華民國,像樣的資本基本上也就只有中國民族財團,後面隨著民資的發展,很多行業的壟斷地位都被打破,只有那些核心產業沒有被民資染指。而這一次的大蕭條過後,銀行將那些資產進行重組之後,又可以形成一個又一個超級壟斷集團。

只是這種壟斷,表面上是分成好幾家公司進行良性競爭的壟斷,而非是無腦的粗暴壟斷模式。

而過去的十五年,中華民國經過瘋狂的資本運作和生產力的提高、普及,讓中華民國成為了世界上工業產能最為龐大的國家,其產能超過了歐美髮達國家總和的兩倍。

儘管十五年瘋狂的資本投資當中,產生了巨大的泡沫。但是這種泡沫不同於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泡沫過後留下的只是一座座鬼城。而中華民國這種工業製造泡沫,留下的卻是恐怖的國家戰爭潛力。

如今的主要矛盾就是,生產出來的商品太多,而人們的需求太少。那麼要平衡這個矛盾,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戰爭。

戰爭是最消耗人力物力的活動,而中華民國當前正好有大量可以進行消耗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