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部分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展開,很多農村都已經人去房空,在偏遠一些的山區,那些農村基本上都封山育林了。

而在平原地區,農村基本上是全面消失,整個平原變成了一個個大農場,大量的大型農業機械進行了生產應用,這些大型農機的耕作景象讓威爾感到震撼,他走過的那些平原地區,幾乎都開始用這種機械化進行農業生產。

而在那些*平原、丘陵谷地、河谷地帶,則有一個個小農場,這些農場基本上都是一些民資商人投資的。

大量的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被那些大型農機輕鬆的生產出來,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

這樣的農業生產方式,是中國人首創的,而且迅速進行了普及。中國政fu對這種機械化農業的普及,已經是上升到了全民支援的程度,機械化農業有稅率優惠和補貼政策,農機生產更是免稅,而農產品價格則開始透過訂單農業的方式,讓農業生產者有一個固定的價格,並且控制了產量,使得農業投資者可以輕鬆計算成本和盈利,從而將錢投入到這個行業當中。

對於那些大型農機,美國方面暫時還不能進行大規模生產。因為美國雖然可以製造出這些農機,但是成本太高了。以美國的製造技術,還沒辦法降低成本。特別是在大型農機方面,發動機就是一個大問題。而批次製造技術方面,也不夠先進,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缺乏實際應用意義。

這個曾經落後貧窮的國度,此時正在進行著快速的變革。大量的機械、車輛應用在農業生產當中。

而在基礎設施上,更是到處都在大興土木,修路修橋,修電站修水利,農業迅速得到發展。

這樣的農業,讓中國人順利的度過了兩年前的北方大旱災,儘管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卻沒有餓死任何人。而作為鄰國的蘇聯,則餓死了很多人。

威爾對於這個國家的發展,已經只能用震驚來形容了。他無法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的工業技術能夠發展到這樣的程度,工業製造技術從這些農業機械上面就能看出,已經領先了美國一大截。

如今的中華民國,生產力方面正在快速超越美國。

只是這個國家擁有了更多的人口,所以暫時人均產值還比不上美國,但是隨著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人均產值正在不斷的提高。

過去的中國,是一個農業經濟國家。大量的人口都生活在農村,而此時的中國,人口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下,迅速轉移到城鎮,已經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工業化國家。

就在美國還有很多蒸汽機的時候,在中華民國,幾乎看不到什麼蒸汽機的身影,因為這裡大規模應用的是更先進的內燃機。中國人從一窮二白的工業,直接跳躍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技術水平,並且還領先了世界,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這樣的領先,威力已經越來越大,大量的內燃機應用到了中華民國每一個省份的生產當中,生產力飛快提升。

“中國的農業生產力已經超過了世界上所有國家,這個國家透過機械化農業的變革,迅速實現了農業人口高產值的發展。”威爾在日記中寫道:“根據我在中國各省的調查,中國的機械化農業規模起碼已經超過了十億畝,而且還在迅速發展。其中中國南方這個傳統的水稻產區,水稻種植面積則在不斷的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玉米種植,從而透過這些玉米的青貯,發展出了大量的養殖業,牛肉供應在不斷上升,中國民眾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斷的提高。”

威爾的調查已經很接近實際資料了,特別是中華民國南方水稻產量不斷下降的情況。自從中華民國控制了暹羅、印尼、高棉和越南,不僅從那裡獲得了大量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區,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的水稻生產土地。

水稻是可以進行機械化種植的,不過中華民國可以不種植水稻的話,自然是種植玉米更加划算,因為玉米可以用來飼養牲畜,特別是養牛。中華民國的養牛業規模正在不斷的上升,開始向國民供應牛肉。

而水稻的供應,則有東南亞國家承擔一部分。在東南亞經濟殖民地中,中國民族財團也在那裡進行了機械化水稻生產建設,但是土地卻是中國財團擁有的。關稅方面也很低,所以那些土地和中華民國擁有沒有什麼區別。

大米比較容易儲存和運輸,而青貯玉米運輸起來更麻煩。而且東南亞的水稻,少種植幾季質量還是很好的。那些三季稻基本上是供應給那些經濟殖民地消費,而那些雙季稻、香米、黑米才是運到中華民國。

牛肉是飼料轉換率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