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就像是野草一般瘋長。
民資的發展動力是非常強大的,宋代儘管經濟很強大,但是生產力是不如明代的。不過宋代有海洋貿易,人口也沒有明代那麼多,所以比明代要富裕。而明代的海洋貿易,更多的是西班牙人輸入白銀,銀子又不能吃,等於是免費給歐洲人勞動,更加使得明末內部生產雪上加霜。
民資的發展動力正是財團所需要的,現在不過是在養豬而已,等建設得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宰了。
這個時代的資訊傳遞還是不太發達,很多民資並不是很清楚財團的經濟週期,因此貸款非常兇,到處搞投資,資本玩得非常奔放。
因為民資的大量投資,中華民國的經濟發展再次加速。
特別是機械化農業方面,因為大量民資的注入,迅速完成了大量農業土地的農改,機械化農業規模迅速增長。
到了1921年年中,中華民國的機械化農業面積已經上升到了13億畝,大量的土地進行機械化農業的結果就是,大量的人口從農業中解放了出來,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工業發展當中。
這場機械化農業改革,財團主要負責大規模平原地區,而民資則在山地、丘陵地帶進行農改,建立區域性化的機械化農業。
大量發動機應用到了農業生產當中,農業生產力迅速提高。就如水果種植,如果沒有發動機裝置,一個農民很難大規模經營果園,就是噴灑農藥就夠他們頭疼的,靠人力背噴霧器能把人累死。
但是有了發動機裝置,直接用皮管接水,用抽水機進行噴灑就行了。
同時還有大量的飛機應用到了農業當中,飛機進行農業植保的效率更高。一架運載量為一千公斤的農業飛機,能迅速完成農藥、肥料噴灑。
在灌溉方面,則在大力普及噴灌技術。南方不缺水的地方,噴灌非常好用。北方因為工業不是很多,所以也還能保證農業用水。
因為中央財政對機械化農業有補貼,而且稅率很低,導致機械化農業投資前景很是看好,這樣也吸引了大量民資進入。
而在農機制造等環節,政fu也採取低稅率,以降低農機成本。
農業產業也在與各個經濟殖民地進行不斷的調整,發展出瞭如今中華民國負責糧食生產,經濟殖民地負責生產經濟作物的模式。讓中華民國生產出來的糧食有了銷路,不愁會生產太多的糧食,同時獲取了足夠的經濟作物的供應。這樣也提高了中華民國的個人產值,不會因為太多人從事生產力較低的經濟作物種植而拉低國民個人產值。
在經濟作物上,中華民國則大量生產棉花和大豆,其中棉花和大豆是可以進行機械化種植的。
不過大豆和棉花的生產正在不斷外包,只是現在經濟殖民地還不夠多,能外包的份額有限。那些經濟殖民地的農民如果都種糧食,那麼中華民國的糧食賣給誰?所以那些經濟殖民的糧食生產規模還在不斷減少。
第366章 瘋狂經濟才剛剛開始
中華民國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很多歐美人士的高度關注,其中不乏一些親身前往中華民國進行考察的群體。
威爾是個美國青年,他加入了英國國籍,然後獲得了前往中國的簽證。之所以要加入英國國籍,主要是因為中美關係一直很惡劣。特別是美國在排華,中華民國也在排美。中華民國除了會給美國外交人員、科學家和技工發放簽證外,其他美國人想要進入中華民國是沒有辦法的。只有加入其他國家的國籍,才能進入中華民國。
威爾來到中華民國後,發現這裡和過去美國一些對華著作的描寫已經截然不同。
過去的中國人,見到白種人都會有些畏懼。但是此時,他走在大街上,根本沒有誰用畏懼的眼光看他,反倒是用警惕的目光盯著他。
威爾剛來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明白了,中國人是在防範間諜。一開始威爾還有些但擔心,這些中國人對他並不是那麼友好。不過時間久了,也就比較放心了,這裡治安很好,儘管這裡的中國人對他不是很友好,但是還是比較剋制,只要不去惹怒他們,是不會有什麼危險的。
作為一個農場主的兒子,威爾來到中國後,最關注的則是此時遠東這個大國的農業革命,走在大街上,他能看到大量從農村來到城鎮的農民。那些農民離開家鄉,進入城鎮,人口流動非常大,社會變革非常劇烈。
在這樣劇烈的社會變革下,中國依舊維持這穩定,這不得不提及中國人的政策,對於那些進入城鎮的農村人口,城鎮中有大量的工作崗位,因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