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供應200發子彈用於訓練,一年需要消耗36億發子彈。
加上手槍彈、衝鋒槍、輕重機槍,以及狙擊手、偵查兵的訓練消耗,一年的子彈消耗量高達40億發。
這樣的產能是中俄戰爭期間建設起來的,現在一些產能已經暫時停產,因為軍方需求量暫時沒那麼高。
但以當前的產量,每年還是會囤積20億發的子彈,以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對外戰爭。
如果真把這種機槍裝備到西北國防軍的班一級,那麼現在的子彈產能,生產一年的子彈也許不用三四個月就打光了。
“子彈產量我們可以繼續擴大,這不是什麼問題。我們在銅礦的開採的規模上越來越大,加上彈殼很多時候是可以回收的。而我們的子彈製造技術又是快速的流水線組裝,等戰爭時期再擴充一下子彈產能,基本上也足夠用了。”沈凝雲倒是不擔心子彈問題,“我們也可以先不要將這種機槍裝備到班一級,我們可以裝備到排一級上去。一個甲種師,裝備一千多挺民2式通用機槍,就足以對任何國家的陸軍形成絕對的火力壓制了。”
“到排級確實夠用了,班一級我們用輕機槍,那就已經非常強大了。”趙維書點頭道,就算是輕機槍分配到班一級,那也是四千多挺。
當然工兵、炮兵,以及一些特殊兵種是不裝備機槍的,這樣下來,一個甲種師的通用機槍起碼也有八百多挺,捷克bz26輕機槍將達到三千多挺。
這樣的火力強度,在作戰中完全足以將日俄兩國陸軍打成2b了。
民2式通用機槍很快便定型了,並被西北最高統帥部決定裝備部隊,以取代笨重的馬克沁重機槍。
1913年11月,西北機槍製造廠成功的安裝了第一條‘民2式通用機槍’生產線,民2式通用機槍採用大量的衝壓組建,透過冷衝、熱衝加工手段進行生產,然後將零部件送入流水線進行組裝。
其製造工序,相比馬克沁重機槍來說,簡化了不止一點半點,生產效率是馬克沁重機槍的七八倍。
光是耗材上就不到馬克沁重機槍的一半,人工成本更是大幅度的降低。
西北國防軍首先在實驗師裝備了民2式通用機槍,將這種新式機槍裝備到了排級,並訓練專業的機槍組。
機槍組改變了馬克沁重機槍的五人模式,變成了只有2、3人一組的兩種模式。
兩人一組的機槍組,是排級機槍組,一個射擊手,一個副射擊手。射擊手攜帶一個彈藥箱,副射擊手攜帶兩個彈藥箱。副射擊手負責警戒、配合觀察目標以及配合供彈,只有射擊手陣亡或受傷後才頂上射擊。
三人一組的機槍組是重機槍組,用的是三腳架。兩個負責攜帶彈藥、供彈、觀察、警戒。
兩人的機槍組一般是用兩腳架,發射的是75發的帆布彈,不過也可以使用三腳架,將機槍變成重機槍來使用。
在彈藥方面,每挺機槍配備80條333發的帆布彈,總計子彈26640發,用完還可以用汽車運。
西北國防軍的戰地運輸是非常便利的,因為汽車被大量應用在了戰地運輸上。隨著汽車應用的普遍化,戰場上的子彈供應逐漸變得不是主要問題。
而且部隊如果比較深入時補給被切斷,還可以出動飛機進行彈藥空投。目前大型運輸機雖然沒有,但是西北國防軍已經有了用於空投物資的蚊式飛機。
蚊式轟炸機這種飛機,也可以用來改裝成戰鬥機、偵察機、運輸機。這種飛機可以在距離地面3米的高度進行飛行,用於空投將變得非常精準,適合給小股部隊空投,不會把物資丟得到處都是。
短距離內,甚至可以給部隊空投2000公斤的物資,這需要減少燃油重量。甚至是3000公斤都能正常起飛,只是比較危險。
這種飛機非常優秀,英國空軍在二戰後,讓這種飛機服役到了60年代才退役。而且製造成本還很低,價效比絕對是超級高。
不過木構飛機,無法實現工業化生產,需要的更多是木匠,當然也對其環節進行相應的生產裝置研發。但是相比鋼鐵飛機來說,木構飛機的效能極限是遠遠比不上的。
所以發展鋼鐵飛機還是西北空軍的主要方向。
鋁合金技術此時已經成熟,西北集團經過兩年多的摸索之後,在這一年定型了一種中型的鋁合金運輸機。
這種運輸機被命名為‘運1’,採用四發動機設計,這種飛機在這個時代算重型了,因為沒有任何一種飛機比運1要大。載重量達到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