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部分

中國說缺資源也缺,但同時又不缺。

因為在這個時代,起碼地下的那些礦產還是足夠支撐戰爭的。如果是戰後大規模的發展,那就很缺。

而且缺可以去槍,俄國有資源。

再則製造技術先進,不用怕供應不起足夠的子彈。

起碼這種能裝備到班一級的通用機槍,在西北國防軍幾百萬人的規模內是很好用的。如果要擴充上千萬的軍隊,那麼必然有大量的新兵,這時候可以設計一種新的班用機槍,把射速限制一下就可以了。

以西北當前的工業技術,造出mg42通用機槍毫無問題,只要模具能造得出來。

第174章 一戰臨近

1913年7月,西北機槍製造廠透過沈凝雲畫出的圖紙,製造出了一款新型機槍,這種機槍就是德國二戰時期的恐怖利器‘mg42通用機槍’。

沈凝雲將這種機槍命名為‘民2式通用機槍’,因為1913年是民國2年。

在靶場上,西北最高統帥部的高層就這種被命名為‘民2式通用機槍’的新型機槍,進行了測試。

當機槍手扣動扳機的時候,機槍發出了無比密集的‘噗噗噗……’的聲響,就像是撕扯的帆布一般,子彈以前所未有的快速被打了出去,而前方作為靶子的一顆水桶粗的大樹在這樣的恐怖射擊中不一會就被子彈給打斷了。

一群人看得目瞪口呆。

趙維書震驚的說道:“這射速會不會太快了。”

“快是快了一點,不過可以點射了掃射的方式進行射擊,對敵壓制能力非常強大。”沈凝雲說道。

“這種機槍的火力確實非常強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很輕,一個人就能抗著到處跑。”王東昇看過機槍的表現後讚歎道:“如果我們將這種機槍裝備到部隊,部隊就能獲得快速機動的強大壓制火力。”

當然,因為快速的射擊,槍管很快就過熱了。不過機槍手卻快速的拆下槍管,將新的槍管塞了進去。整個過程非常快速,沒有花費多長的時間。

換完槍管後,又可以繼續射擊。幾個槍管輪流更換後,只要子彈能供應得上,就可以不斷的對敵進行火力壓制。

當然這換槍管的時間儘管不長,但卻也是這種機槍的弱點,敵人可以根據這個空檔進行還擊,從而摧毀火力點。

但是這個弱點相比馬克沁重機槍來說已經好太多了。

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式,槍管一旦過熱,就只能等待其冷卻,而無法對槍管進行更換,導致火力壓制的中斷。如果是碰上沒有水的地方,那就更完蛋了,冷卻速度將變得非常慢。

而這種‘民2式通用機槍’卻可以透過換槍管的方式避免冷卻需要等待的問題,槍管換下來後就可以丟在一邊不用管,等換上去的槍管過熱的時候,原先換下去的也已經冷卻了,可以再次更換上去。

“這種機槍完全可以裝備到班一級,讓普通步兵擁有強大的火力掩護。”沈凝雲說道。

“那子彈消耗速度可就如流水一樣了。”趙維書聽了心驚肉跳啊!都開始懷疑能不能承擔得起子彈的消耗了。

西北國防軍經過改編之後,甲種師採取的是4進位制,一師4旅16團64營256連1024排4096班。

這種四進位制,是裝甲師的編制。

日後這些甲種師是要裝備戰車的,不過暫時還沒有裝備。這些甲種師主要是應對大兵團叢集作戰的單位。

如果在班一級配備這種通用機槍,那麼整個師將配備機槍四千多挺,要知道現在西北國防軍的馬克沁重機槍只配備了三百餘挺,這已經是世界各國陸軍的十倍以上了。

班級配備重機槍的話,那機槍數量就是世界各國陸軍的上百倍。

如果在高強度作戰下,平均每挺機槍消耗一條333發子彈的帆布彈,那麼就是130多萬子彈,甚至是更多。

而十個甲種師,可能一天的作戰就會消耗掉1300萬發機槍彈,再加上輕機槍、衝鋒槍這些吞彈巨獸,一天的作戰下來也許要打到2000萬子彈。

如果是一百個甲種師鋪開作戰,戰況如果激烈的話,一天所消耗的子彈可能就超過2億發。

當然戰爭過程中不可能每一個士兵都在開火,也不可能每一天都在激烈交火。

當前西北的子彈生產能力,是一天2000萬發子彈,一年是72億發子彈的產量,其中一大半用於訓練。因為當前西北國防軍常備兵力達到了150萬,按照每個士兵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