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部分

這年頭,這樣噸位的船塢絕對是頂級的了。但是與後世可容納十幾萬噸級船隻的船塢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西北集團也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船塢製造廠,開始走上自主建造船塢的自力更生階段。

中國造船業在西北集團的大肆投資下,規模迅速超越日本。但是當前造船業的硬體基礎是有了,但卻還未開工。離全部開工還要一段時間,畢竟工人是需要招募和培養的。

此時正好是出口不太繁榮的時期,西北集團正好趁機將造船業建設起來,同時西北軍方也要在這一時機趁機打造出一支海軍力量。

也正是因為西北集團在上海發展造船業,上海對於西北政府來說就是志在必得的一個重要區域了。

西北最高統帥部開始秘密增兵上海,上海此時駐紮著一個加強營的陸軍,是以保護鐵路和商業為由駐紮在上海的。西北最高統帥部再次向上海增兵兩個加強營,都是以換防的名義過去的,但是換防的時候卻直接躲在軍營裡了。表面上回西北的,卻並非真正計程車兵。

三個加強營的兵力,已達到近三千,足以在必要時刻控制上海局勢。

大喜大悲的1910年漸漸走到了終點,歷史的車輪駛入了1911年。

1911年,辛亥年。

亥水為驛馬,與巳火相沖,本身驛馬年便是非常動盪的,如果是在和平時期,會表現為社會人群異地流動、搬家、換工作頻繁。

辛亥年的中國,本身已是像一個火藥桶一般的危險。而此時滿清在年初,又再出昏招,搞出了一個責任內閣。

這個責任內閣,實際上是以立憲為幌子,組建滿清的皇族內閣,將漢族大臣排斥在外,讓皇族宗社黨一黨天下。

這就在成了各地方省份的漢族大臣與滿清政府的離心。

此時的中國,普通百姓、軍人、漢族督撫大臣都已與滿清政府離心,而之前滿清政府取消科舉,傳統文人的出仕道路被堵死,這導致傳統文人早就與滿清政府離心了。

辛亥年,註定動盪。

一場大變革正在快速襲來。

第001章 成都起義

1911年,滿清與列強的談判依舊在進行,因為滿清財政緊張,拿不出錢支付賠款,於是英法德美四國便盯上了中國鐵路。

自辛丑八國聯軍侵華之後,中國掀起了一股鐵路修建熱潮。

鐵路成為了貧苦民眾的止痛藥,也成為了士紳商人們的希望。鐵路已經成為了各省民眾的信仰。

湖南、四川等省,在此前掀起了收回路權的抗稅行動,為此取得了成功,成功的收回了鐵路修築權。

於是各省便拉開了自主募集資金修建鐵路的熱潮,上到地方政府,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出錢修築粵漢鐵路、漢川鐵路等鐵路線。

這兩條鐵路自各省自主集資修建後,西北政府同樣也修了一條與之重複的鐵路。因為西北政府早已取得全國修路權。但是列強卻不敢掠奪西北政府修建的鐵路,因為西北政府有足夠的實力。一旦逼急了西北政府,西北政府必然以軍事解決問題。但滿清是個軟柿子,按照列強想來,想怎麼捏都不是問題。

經過列強的威脅,談判最終以滿清妥協而告終。1911年6月1日,為了償還在上海橡膠股票風暴中向列強的借款(救市),及庚子賠款。郵傳部尚書盛宣懷和督辦大臣端方聯名向川督王人文發出“歌電”,告以度支部決定的川漢鐵路股款處理辦法:對公司已用之款和公司現存之款,由政府一律換髮給國家鐵路股票,概不退還現款。如川人定要籌還現款,則必借洋債,並將以川省財政收入作抵。

此電明示,不許川省股東保本退款,而只允換髮鐵路股票,即政府不但收路,而且奪款。鄧孝可原認為“政府接收路,並非接收款”,至此方知政府款路皆收。王人文收電後,知此電一宣,全省必大亂,於是竟壓下不宣。盛宣懷又徑電川漢鐵路公司駐宜昌總理李稷勳,詢問是否見到“歌電”,李即致電成都總公司索閱,總公司轉詢督署。王人文便只得抄示公司,電文公開,四川全省輿論大譁。

13日,四國借款合同寄到成都,羅綸起草文章,逐條批駁,並聯合2400餘人請求王人文代奏朝廷。鄧孝可也勃然大怒。他以《賣國郵傳部!賣國奴盛宣懷》為題著文,痛罵“盛大臣賣國奴”。

鐵路公司舉行緊急會議,決定馬上組織保路同志會,不能等待特別股東會,連夜即發通知,翌日即宣佈成立。

很快成都嶽府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