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軍一個月所要消耗的子彈上升到了2。5億發,但是這樣的子彈消耗量對於西北軍工業來說並不算太大的壓力。西北軍工業普及了流水線生產,子彈生產效率極高,成本大幅度的降低。特別是西北正在培養大批的狙擊手,因此子彈消耗量就更大了。
此時西北軍工業的軍火出口較為繁榮,此時的世界大部分小國家都沒什麼軍工業,因此西北軍火出口以價格低廉而在經濟蕭條時期未受太大的影響。每個月出口的子彈數量已增長到了3億發。
對於西北軍工業來說,此時只要是不虧錢,甚至是出口價格低於成本一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現在西北軍工業追求的是規模,只有規模大了才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攫取更大的利益。當前是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做準備,所以軍火出口價格隨著產能的提升還在下降。
其中德國全球軍火出口利益因此而受損。
德國人一直沒搞明白,西北為什麼能把軍火成本壓得那麼低。西北子彈的售價,此時已經跌破1美元100發。
中國西北,逐漸成為世界各無軍工業國家的軍火庫。不管是大口徑火炮,還是小到手槍,在西北都有好貨可以買到。其中zb26輕機槍在世界各是備受歡迎,因為這種輕機槍操作簡單、維護方便、質量可靠。即便是新兵,也能很快的掌握這種槍械。mp18衝鋒槍也有一些訂單,但規模不大。世界各國普遍認為這種槍械太耗費子彈,而且射程又近,感覺沒什麼用,但很多還是小規模的採購了一批。
就算是世界各個有軍工業的國家,多多少少也都會從西北購買一些軍火,或是飛機,或是小規模採購一些槍械。
只有日本不買西北軍火,在日本看來西北的自動火力槍械消耗子彈太厲害,日本的軍工業根本吃不消。日本陸軍依舊在推崇肉彈精神,大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
相比之下,西北陸軍就截然相反,西北陸軍所推行的作戰思想卻是,當子彈可以消滅敵人的時候,絕不與敵人進行肉搏戰。因為西北軍工業規模具備這樣的底氣。
隨著軍火價格的降低,以及世界兩大軍事陣營的軍備競賽使世界局勢愈發緊張,很多小國家都開始擠出錢來擴充軍備,這時西北軍工業出口絲毫不受經濟蕭條影響,反倒呈現出快速的增長。
西北軍工品價格此時為了追求出口規模,因此利潤不高。但是軍工業規模,卻是帶動了很多就業。儘管利潤不高,但還是具備一定利潤,而且工人的工錢能賺到,一個月三十塊的工資能發得下去。西北不缺的就是人,分出一部分人來發展軍工業非常容易。
軍工品出口,成為此時中國出口的主力軍,幾乎是扛起了三分之一的出口份額。
同時西北軍工業積極的尋找外部買家,大量的銷售員被派遣了出去,前往世界遊說各**方採購西北軍火,在一些沒有軍工業的國家,大肆進行權錢黑幕交易,使之加大采購規模。這使得西北軍火銷售數量依舊在不斷的上漲。
不過這些軍火訂單,最多都只排到1914年6月,一些國家想以當前價格下長期訂單,但西北軍工業顯然是不可能長期以當前價格供應國際軍火市場的,這樣的低價格政策只是階段性的。
在中國內部市場,軍火市場則完全被西北軍工業所壟斷,中國各省新軍自丁未戰爭過後依舊存在。
儘管丁未戰爭讓滿清意識到,新軍也無力與西北軍抗衡,新軍很多時候也是靠不住的,和西北軍一打起來就臨陣倒戈。但隨著慈禧和光緒都嗝屁了,新上臺的隆裕皇后對這方面並無什麼手腕。加之新軍分佈各省,要整改也非常困難。
此時的新軍已是被滲透到了骨子裡,幾乎是大部分士兵都被革命思想所洗禮,滿清要想整治的話,除非是把整個新軍解散了,再成立一支新的新軍。但這樣顯然不可能。
各省新軍因經濟蕭條原因,軍費的為減少。但是西北軍火降價,還是讓一些省份的新軍弄到了不少軍火。
特別是雲南新軍,更是大肆儲備軍火。
雲南地處邊陲,是當前中國的貧困省,每年需要中央補貼。不過雲南的督撫們卻還是有憂患意識,因此歷任督撫都在儲備軍火,以應對不時之需。不過這些軍火,歷史上都被用於護國戰爭,並未用於對外戰爭。
各省新軍手裡的先進軍火現在可是不少了,除了西北政府賣的,私下裡還送了一批軍火支援袁世凱的北洋新軍。
不過袁世凱自慈禧和光緒嗝屁之後,失去了慈禧這座靠山,此時已經回家養老去了。本來滿清